安徽地区汉代墓葬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llg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安徽境内发现的汉墓数量多,类型丰富,分布范围广。本文在前人对安徽汉墓区域性分期的基础上,将安徽汉墓分为五期六段,即西汉早期前段与后段、西汉中期、西汉晚期前段与后段,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以分期为主轴,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徽汉墓的墓葬形制与葬具,发现各类型墓葬的演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在西汉晚期前段完成了由西汉早期的竖穴土坑墓向第宅化的砖室墓和石室墓转变的变革。葬具方面,木棺比较普遍,石木混合葬具比较少见,木椁则经历了封闭式木椁-开放式木椁-仿阳宅式木椁的发展演变过程。随葬品研究方面,本文分陶瓷器、漆木器、铜器、铁器、玉石器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各期的陶器组合不同,陶礼器组合由种类齐全向仅有部分器类、再向逐渐消失演变;陶模型明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硬陶和瓷器在安徽汉墓中出土数量均较少,比较常见的硬陶器有鼎、盒、罐、(?)等,基本不成组合;常见瓷器种类有碗、钵、罐等,且多随葬于AⅠ/Ⅳ式砖室墓和C型砖室结构墓中。漆木器均出土于木椁墓中,其种类、数量以及加工工艺和墓葬规模、墓主等级具有一定关系。铜器以铜镜、带钩等日用器最普遍。随葬玉器的多寡及精美程度也与墓主身份有密切关系。铁器类随葬品则经历了由西汉早/中期以工具和兵器为主,生活用器较少到东汉中晚期生活用具类铁器比重增大,工具类铁器减少的转变。石器类随葬品数量很少,流行于文景之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与安徽汉墓相关的三个问题。一、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及其组合的差别,发现以淮河为界,可将安徽汉墓分为两区:一是皖北地区,另一个是淮河以南地区。在保持基本范围稳定的情况下,各期汉墓的分区范围有一些细微变化。西汉时期,上述两区汉墓的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而到东汉时期,这两区汉墓的特征逐渐趋同。在汉墓发展的一般规律上,这两个地区基本一致;墓葬形制上,均由早期的土坑墓向“第宅化”室墓演变;随葬品方面,陶礼器逐渐被明器取代。二、本文将安徽汉墓与周边各区汉墓进行了比较。分为鲁南地区、苏北地区、豫东地区、鄂东地区、赣北地区、浙西北与苏南地区五个地区作了比较,各地区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三、安徽汉墓的墓葬等级与墓主身份。西汉时期,安徽汉墓可以分为六类,分别对应六个等级:第一等级,大致相当于诸侯王级别;第二等级,大致相当于列侯级别;第三等级,大致相当于地方级最高行政长官或富甲一方的地方豪吏;第四等级,大致相当于西汉县丞以下的地方官吏或小地主;第五等级,大致相当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庶民;第六等级,大致相当于平民。东汉时期,安徽汉墓可以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大致相当于列侯级别;第二等级,大致相当于两百石到六百石的官吏或大地主;第三等级,大致相当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庶民墓;第四等级,大致相当于平民墓。
其他文献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痛经及盆腔痛是内异症及腺肌病临床最常见,也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之一
频谱分析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50KHz以下的低频信号被广泛应用在工业控制、教学实验、机械振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所以对低频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有着重要
随着我国网络的发展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网民的数量飞速增长,逐年递增,到2009年底我国网民的规模达到3.84亿人。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网络成为获取信息的最
患者女,5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3年,加重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心率75次/分,律齐,血压130mmHg/70mmHg.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功能性肠病。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功能性便秘是颅内高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常见
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络穴,通手阳明大肠经,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列缺穴一穴通三经,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效原理,有宣肺理气、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作用,可治疗
<正>一人们在日常交谈时,其内容无非是要与对方约定什么事情,或请求对方的帮助,要么就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这种社会交往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不太相同。日
会议
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中,我们应用统计数据来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走势,满足领导决策和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作者根据统计工作中多年的经验和前人的总结,觉得应该是从统计方式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具有知识密集度高、附加值高、.资源和能源消耗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征,是工业化中后期拉动国民经济成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主要动力,也是’促进中国产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在电力事业中,根据我国的国情与借鉴国外的节能减排经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