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的高精度GNSS授时接收机技术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电力、金融以及国防等领域很多基础设施都是建立在时间同步基础之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应用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利用卫星导航系统(GNSS)进行时间比对可以达到纳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但通常只能进行两个节点之间时间比对,且比对结果存在滞后性,该类技术主要被时频实验室用来进行时间传递,不适合大范围地使用。通过GNSS授时的方法来实现时间同步具有成本低、实时、用户数不受限和全球覆盖等优点,但目前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授时精度一般在15 ns以上,已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精度时间同步需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即将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定位和授时服务。随着我国地基增强系统的建成以及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成熟,目前已有高精度定位接收机能进行实时厘米级精度定位,相比于传统GNSS接收机自身数米的定位精度提高了两个量级,然而目前接收机授时精度却并无明显提升。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高精度授时的空白,设计基于广域精密定位技术的授时接收机,并研究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设计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授时接收机硬件架构。由于目前针对硬件延迟精确校准的方法多基于时间比对接收机,并不能用来对授时接收机进行校准。本章在分析授时接收机授时信号产生过程以及推导授时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钟差补偿的硬件延迟校准方法,并对本文所述的授时接收机进行了校准实验,最后给出了该校准方法的不确定度分析。2.进行高精度授时首先要对所使用的时钟进行准确建模,对时钟建模需要时钟的频率稳定度指标。目前评估时钟频率稳定度时,需要高成本的频率参考源和精密仪器进行频率测量,造成高昂的测试成本。本文提出了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来对时钟频率稳定度进行测量,具有测试成本低,无需维护等特点。本文使用该方法对一款恒温晶振和铷原子钟进行了评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频率稳定度评估能力。3.针对恒温晶振和铷原子钟普遍存在频率闪烁噪声,且卡尔曼滤波状态方程中无法直接对频率闪烁噪声进行建模的现状,本文对几种近似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入线性二次高斯控制法来对本地时钟进行调控,重点研究代价矩阵对时钟调控后的时频指标影响,为调控算法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本文在以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仿真程序来研究对时钟的状态估计与调控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PPP的高精度授时接收机来进行最终的验证工作。在完成了时钟频率稳定度评估和硬件延迟校准后,本文首先进行了双机比对测试,然后在国家授时中心,对基于精密定位技术的授时接收机广域授时性能进行了评估,1 PPS输出的天稳定度优于1 ns,频率输出天稳定度约为2×10-14。
其他文献
气体绝缘母线多采用插接式触头来实现不同间隔的导体连接。气体绝缘母线触头一般工作在大电流、非空气介质环境下,在日负荷电流变化和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循环载荷作用下触点存在摩擦磨损过程,所造成的接触电阻增大和接触温升使触头成为设备运行中的薄弱环节。由于触头接触失效所导致的气体绝缘母线过热性故障时有发生,严重危及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针对非空气介质下气体绝缘母线触头电接触失效过程和失效机理,通过
为消纳更多分布式电源并网促进终端电能低碳化,同时通过更灵活的控制手段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传统配电网已向主动配电网进行了过渡。随着储能技术的配合发展以及需求侧响应使更多负荷成为可利用资源,主动配电网需要统筹考虑源层、网层以及荷层的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规划时要考虑的决策变量范围更广、类型更多、规划目标更具多样性。另一方面,在逐步放开竞争的电力市场中,存在越来越多的独立主体,例如分布式电
目的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多种mi RNA,其中包括mi R-445-3p、mi R-331-3p等,通过参与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耐药等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介导胰腺癌的发生发展。mi RNA参与胰腺癌的恶性进程在体内外水平获得证实,然而仍然存在许多已知或未知的mi RNA可能单独或者协同参与其中。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通过mi RNA微阵列芯片结果,筛选在胰腺癌(Pancreatic
无人地面车辆(Unmanned Ground Vehicle)是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产物,推动相关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自主导航(navigation)是UGV的基本必备能力,是有效完成任何高级任务的前提。具体而言,个体UGV系统首先需要能在环境已知约束条件相对固定的静态环境中自主导航,例如行星探索、地理遥感测绘;然后,在城区等复杂环境更需要UGV在面临未知运动障碍物时具备动态场景中自主导航的
有机磷酸酯由于应用广泛而不断扩散于环境中,因危害人类健康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测。由于有机磷酸酯性质差异大,且在环境介质中含量低、干扰多,商品化的固相微萃取涂层难以在满足检测灵敏度的条件下,同时萃取极性差别大的有机磷酸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以氧化石墨烯(GO)为基底,分别以强极性的磷酸三甲酯(TMP),中等极性的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和较弱极性的磷酸三苯酯(TPhP)为模板分子,丙烯酰
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关系形成了以人为节点的复杂传播网络,传播着包括信息、观点乃至病原体等各式各样的传播内容。传播网络推断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这些传播网络和相关传播过程,从而更好地预测、促进或者阻止未来的传播事件。现有的绝大多数传播网络推断算法需要节点确切的感染时间信息作为输入数据。然而,在众多真实世界的传播过程中,确切的感染时间信息往往是缺失的,从而导致现有方法的可用性受到较大的限制。为此
目的:乳腺癌作为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女性的身心健康。已有研究证实,II型糖尿病是罹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同时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较血糖正常者有着更高的组织学分级及更差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二甲双胍作为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一线药,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具有抑制乳腺癌并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提示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可能与其调控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危及着大家的信息安全。在保护网络信息的研究中,传统方法是对信息进行加密。然而由于加密数据格式杂乱,异于普通数据,容易引起敌手的猜疑。当下,信息隐藏作为信息安全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业内广受欢迎。与加密技术不同的是,加密仅仅隐藏了信息的内容,而信息隐藏在隐藏了信息的内容的同时还隐藏了信息的存在,利用了载体的冗余空间进行隐蔽。隐蔽信道作为信息隐藏的
油纸电容式套管作为变压器的重要配件,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套管的温度分布与热点是决定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因素,对套管的温度场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套管电容芯子极板端部的介质不可避免会发生老化,对极板端部介质老化的机理尚缺乏研究。因此本文对于油纸电容式套管运行时的温度场和电容芯子极板端部介质老化机理行仿真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套管温度的影响,获取极板端部介质老化的
现代社会生活中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许多的净水处理技术正在被研究。在这些净水处理技术中,分离膜工艺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投资低、环保和通量稳定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出现膜污染现象,使得膜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膜污染一方面是指过滤液中含有的有机物、胶体易于吸附到膜表面和孔壁上,导致膜结垢,从而影响膜的通量和选择性,增加能耗,增加运营成本。有效抑制有机物污染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