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隆图露天矿排土场边坡稳定性InSAR监测与评估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矿产资源开采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开采造成的破坏和环境等问题。露天开采是我国一种常用的矿产开采模式,尤其在内蒙古地区,露天开采占比很高。该开采模式具有成本较低、回采率高等优点,但是开采过程中会在矿区周边堆积排土场,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时间的累积,排土场的面积会逐渐增大,从而导致排土场边坡的角度和面积随之增大,边坡的稳定性存在危险隐患,甚至会导致排土场发生滑坡等现象,威胁矿区的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矿区边坡的稳定性监测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目前边坡监测多采用传统测高、测距仪器进行高程、距离等参数的测量,该类方法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且获得的监测数据仅为点位监测数据,无法精确反映出边坡的整体状态。时序InSAR技术可精确获得地表形变信息,有效进行时序的形变监测,当前已有学者采用时序InSAR对排土场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技术可满足大范围多排土场的同时监测、且具有采样密度高、可全天候监测等优势。但当排土场存在稀疏植被覆盖,缺乏稳定散射体时,时序InSAR无法获得足够密度的监测点位,不能对排土场进行精确的稳定性评估。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深入总结了时序InSAR和DS-InSAR的原理和处理流程,研究适用于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形变反演的关键参数。利用时序InSAR和DS-InSAR反演了巴隆图露天矿区的形变结果,并对处理过程中的关键中间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初步判断反演结果的质量;(2)分别利用PS-InSAR、SBAS-InSAR、DS-InSAR形变反演结果对排土场边坡进行分析,主要通过排土场时序形变速率、累积形变、边坡点时序形变和累积形变结果进行分析。着重对比了各个方法在A-I 9条边坡上的具体数值的差异并对边坡稳定性做出了评估,初步发现A、B边坡存在稳定性问题;(3)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InSAR反演结果,可满足排土场边坡形变监测要求,并发现降雨是影响巴隆图露天矿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外部因素。该论文有图42幅,表6个,参考文献91篇。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多样,传力机制简明清晰,是我国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此外,因为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整体性,被广泛应用于地震设防区,因而研究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筋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采用FRP筋作为混凝土结构的增强材料可有效解决侵蚀环境中混凝土结构因钢筋锈蚀而导致的耐
煤矿安全生产事关企业效益,员工生命安全和国家形象,安全投入资源不足带来安全生产的隐患,安全投入过剩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因此开展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效率研究意义重大。某大型煤炭企业是我国第一大煤炭上市公司,是我国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为科学评价某大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效率,发现企业安全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寻找影响安全管理效率的因素,提出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率的对策建议,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效率提高。本文以2007-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多,许多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物质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加大清洁能源在能源中的运用比例至关重要,煤层气,便是清洁能源的一种。为保证煤层气安全开采,需了解煤层气所处煤层的特性。我国煤层的特性多为松软低渗,造成煤层气抽采困难,安全性低,故本文模拟实际地层中的压力、气体环境,从煤体渗透性及力学特性入手,研究松软低渗煤层的特性。考虑到试验安全,本试验运用与甲烷同俱吸
电能质量扰动识别是电能质量监测和分析的基础,电能质量扰动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准确识别扰动类型,为电力系统参数估计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设计高效且准确识别复合扰动的方法具
现阶段我国规范抗震设计体系采用“三水准”设防目标,偏重“小震设计,大震验算”,不能对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损伤、破坏形态做到主动把握。基于预期损伤的抗震设计方法以框架-
11月6日,按照全国政协部署,省政协在"政协书房"举行委员读书分享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读书学习的重要论述,交流读书心得,并就进一步深入开展委员读书活动进行
分离式热管技术是一种基于常规热管技术,并可进行高效传热的新型传热元件,其工作原理是将蒸发器与冷凝器分开布置,形成高度差依靠重力作用,使得工质在管内进行流动,从而完成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经济增速下滑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刺激了地方政府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但是,近年来政府与银行的融资合作受到了银监会较为严
近年来,由于化工园区产业布局、发展状况及行业事故带来的环境风险形势日趋加剧。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制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内可持续发展评价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