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间谍》中的反讽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谍》是英国杰出小说家康拉德重要的政治小说,伯瑟德(J.Berthoud)称其为作者艺术创作最完美成熟的作品之一,它同时也是一部众所公认的反讽杰作。研究小说中的反讽叙事,在文学批评方面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间谍》中存在的反讽思想和技巧历来为众多文学批评家所称道。本论文分析了小说中人物塑造、叙述结构的反讽,认为反讽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小说中恰似一条将形式、内容紧密结合的链条,将本似对立的内容和形式两大元素契合得天衣无缝。 除了引言和结束语之外,论文共分四章:引言部分介绍了《间谍》的有关背景知识,概述了国内外对该作品的接受状况和研究状况、本文的选题缘起、切入角度与研究目标。第一章首先对反讽概念的演化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和梳理,将名目繁多的反讽大致分为三类: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结构反讽。接着讨论了《间谍》中康拉德运用反讽叙事技巧的特点,最后列举部分重要文学批评家们对这部小说中反讽技巧和效果的观点与评价。第二章主要探讨《间谍》中反讽在人物塑造的运用。笔者将书中出现的大量人物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第二类是位于社会顶层的贵族、官僚;第三类则是无政府主义者。康拉德对书中三类人物无一例外都进行了反讽处理。他对社会底层贫苦人进行了悲剧式反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穷人遭受社会和生活无情捉弄悲惨命运的同情;描写贵族官僚时,作者运用喜剧性反讽,对达官贵人的傲慢和不可一世进行夸张、漫画式嘲讽;同时作者对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深刻揭露其无耻卑劣的言行。不同的反讽方式,反映出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态度和情感。第三章主要从叙述结构,即叙述时间、讽仿、及叙述者三个角度分析作者如何巧妙利用叙事技巧营造反讽效果。第四章在前二、三章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反讽在小说中的伦理道德作用,从而挖掘小说的伦理道德意义。《间谍》中的反讽与道德意义密切相关。事实上,每一幅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次行动的反讽都暗含作者的道德评价。反讽在小说中的目的是含蓄地揭露当时英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隔阂的生存状态。 最后是论文简短的结语部分,简要总结本文的观点,指出《间谍》在文学上产生的影响。《间谍》决不仅仅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无疑还具有伦理道德上的永恒意义。
其他文献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人类的思维是隐喻性的,因此隐喻无处不在。中英文化中存在大量与人体相关的惯用句,究其根源,这些惯用句大多都包含有专门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
传统的翻译理论对译者的主体性缺乏充分的关注和系统的研究。译者的主体地位长期受到遮蔽。随着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逐渐凸现,关于译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等所作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定以及由此形成的党内组织生活。党内民主生活是否完善,直接决
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思想观念和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新变化,这给农村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九江市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着眼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反语作为一种常见于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得到了文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广泛研究,其中大多数学者如 Haverkate(1990)提出言语反语是反语类别中最重要的
本文首先从郁达夫和佐藤春夫的个人背景出发,说明《沉沦》与《田园的忧郁》形成的背景、过程以及中日两位作家的交往渊源。然后,通过对郁达夫的《沉沦》和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
2015.4.30“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一期)4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馆开幕,展期两个月,至6月29日结束。“故宫藏历代书画展”自2008年4月21日起在武英殿开幕,成为故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