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干细胞的起源分析与干性维持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aro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1/10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排第一位。膀胱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芳香胺类致癌物、砒霜、膀胱的慢性感染、电离辐射和非那西汀类药物的滥用。根据病理特征,膀胱癌在临床上分为浅表型(70%)和浸润型(30%)两大类。膀胱癌最大的特点是极易复发,目前临床上没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肿瘤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和认同。肿瘤干细胞假说认为肿瘤中存在着一小部分具有类似干细胞功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肿瘤干细胞在多种肿瘤中被鉴定分离出来,是具有极强的致瘤能力,以及耐药和转移能力的细胞。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肿瘤耐药和复发的主要原因。膀胱癌干细胞在2008年被鉴定出来,但人膀胱癌干细胞的进化起源和干性维持机制尚没有被研究清楚。本论文通过对膀胱癌干细胞的单细胞测序为人膀胱癌干细胞的起源提供了遗传学证据;并通过表达谱芯片的分析方法,鉴定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UV39H1参与膀胱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维持,阐明了其调控膀胱癌干细胞干性维持的机制。  第一部分研究工作中,我们利用CD31、CD45、CD44和Pan-CK标记物分离了三例膀胱癌患者的正常膀胱上皮干细胞(pan-CK+CD44+)、正常膀胱上皮非干细胞(pan-CK+CD44-)、膀胱癌干细胞(CD31-CD45-CD44+)和膀胱癌非干细胞(CD31-CD45-CD44-)。然后对上述四类细胞中的59个单细胞进行了DNA提取和多重置换扩增,扩增的产物用来进行单细胞外显子测序。通过对测序结果的分析,我们在膀胱癌干细胞中发现了19个特异突变基因。遗传图谱分析证明,在2例膀胱癌病例中,膀胱癌干细胞起源于正常膀胱上皮干细胞;另1例膀胱癌病例,膀胱癌干细胞起源于膀胱癌非干细胞。我们筛选了ARID1A等15个膀胱癌干细胞特有的突变基因,利用LentiCRISPRv2的方法在膀胱癌细胞系EJ和T24中引入基因突变。通过体外干细胞成球实验和体内肿瘤形成实验,鉴定了ARID1A,GPRC5A和MLL2三个基因在膀胱癌细胞中同时突变可以使膀胱癌细胞获得肿瘤干细胞特征,表明这三个基因在膀胱癌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对51例膀胱癌患者的膀胱癌干细胞检测上述三个基因的突变,它们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3.53%(ARID1A)、19.61%(GPRC5A)和21.57%(MLL2)。膀胱癌干细胞同时具有上述三个基因突变时,膀胱癌患者术后更容易复发。  第二部分研究工作中,我们利用CD44标记物分离了三种膀胱癌细胞系EJ、T24和5637的膀胱癌干细胞(CD44+)和膀胱癌非干细胞(CD44-),然后对上述三对细胞分别进行了表达谱芯片的分析。根据芯片的分析结果,我们发现三种细胞系的膀胱癌干细胞共同高表56个基因,包括干性基因SOX2、GLI1、CD44和STAT3等。将56个共同高表的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ene Onto1ogy)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基因富集到了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结构调控的信号通路上,这些基因包括SUV39H1、NSD1、SET、 HDAC4、PAX5等9个基因。然后我们在膀胱癌细胞系干细胞和原代膀胱癌干细胞中对上述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UV39H1在膀胱癌于细胞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现负相关性。SUV39H1高表达可以促进膀胱癌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以及提高致瘤能力。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我们发现SUV39H1可以对GATA3的启动子区域进行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其表达,GATA3的转录抑制,促进了STAT3的转录激活,从而参与了膀胱癌干细胞的干性维持。体外干细胞成球实验和体内肿瘤形成实验进一步证明,STAT3的激活是膀胱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维持所必需的。我们通过组学的分析,还发现STAT3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现负相关性。  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膀胱癌干细胞的单细胞测序,证明了膀胱癌干细胞起源于正常膀胱上皮干细胞的突变或膀胱癌非干细胞的去分化;并鉴定了ARID1A,GPRC5A和MLL2三个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膀胱癌细胞获得肿瘤干细胞特征。我们还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UV39H1在膀胱癌干细胞干性维持中的作用,并阐明了其调控干性维持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发现将加深我们对膀胱癌干细胞自我更新机制的认识,为膀胱癌的临床干预提供新的指导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鱼类养殖业的不断扩大,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导致病害的频繁发生与流行,近年来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造成鱼类养殖业的巨大损失。传统的化学药物和抗生
自然界中脂肪酸合酶(FAS,E.C.2.1.3.85)主要以FASⅠ和FASⅡ两种形式存在,FASⅠ存在于动物中,是一个包含多个活性中心的复合酶;FASⅡ存在于细菌和植物中,是多个独立蛋白构成的酶系
学位
自2000年全氟化合物(PFASs)主要生产商美国3M公司停止生产全氟辛烷磺酸(PFOS)类产品后,2002年3M公司开发出PFOS的短链替代物全氟丁烷磺酸(PFBS),并继续生产全氟丁酸(PFBA)作为
微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种新型电网结构,其运行方式有利于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控制和管理,减小其输出波动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但是,分布式电源的介入使得微电网具有潮流双向性
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中,体外快速遗传毒性检测系统,如酿酒酵母RNR3-yEGFP及HUG1-yEGFP检测系统,可作为效应生物标志物对环境中的遗传毒性化合物进行早期风险评估。但在实际应用中,个
乙肝病毒表面蛋白PreS区在病毒成熟、装配以及感染人肝细胞等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因此筛选特异性结合PreS区的短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将可能为寻找肝细胞表面病毒相
在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航空、军事、医药、汽车等领域中应用的电力推进系统,要求驱动电机具有故障容错能力。由于电机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电机的故障容错性能,因此,具有容错功能的电机本体结构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合理的电机结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电机的运行性能和容错性能。本文从电机本体结构设计角度,研究设计出一台六相十极永磁容错电机。论文首先详细分析了永磁容错电机的结构及特点,讨论了永磁材料的性能参数和选用原则
重新认识陶艺陶瓷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形态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单纯和最简洁的,同时她所具有的神秘与抽象性是无法比拟的。从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中我们
随着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储能电池等具有直流输出特性的分布式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的不断整合利用,加之LED照明,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等直流负荷需求的日益增长,直流微网逐步成为
在过去的30年内,人们已经认识到:在某些疾病的急性损伤条件下,如头部创伤,低血糖等,兴奋性氨基酸离子型受体的过度激活能够造成神经元的退化(6).事实上,体外培养的神经元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