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CMS育性恢复基因Rf3候选基因的克隆及初步鉴定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cock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种优势利用作为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的杂交种选育中。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为天然闭花授粉作物,具有叶腋开花结荚的特点,随着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restorer-of-fertility,CMS/Rf)系统的成功研发,实现了杂种优势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目前生产实践中,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多数都是通过“三系法”实现的。本项目针对前期初步定位的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育性恢复基因Rf3候选区间较大,所含基因数量较多的问题,开展Rf3基因的精细定位,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这不仅对开展大豆CMS/Rf互作机理的研究具有理论价值,也对新型恢复系的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利用大豆RN型CMS不育系JLCMS5A及恢复系JLR2作为亲本构建的F2分离群体所衍生的F3代育性分离群体为定位群体,对育性恢复Rf3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对候选区间内的基因进行克隆及初步鉴定。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团队前期将CMS恢复基因Rf3初步定位于大豆9号染色体分子标记d CPAS09-2和BARCSOYSSR_09_1178之间。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插入缺失标记(insertion-deletion,In Del)、衍生的酶切扩增多态性(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d CAPS)等分子标记构建恢复系JLR2中所含的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连锁图谱,将Rf3基因精细定位至9号染色体上分子标记d CAPs09-2与BARCSOYSSR_09_1170之间。构建育性恢复基因Rf3的物理图谱,以Williams82.a2.v1.作为参考基因组,Rf3基因所在物理区间大小为86.43 Kb,包含10个候选基因,即Glyma.09G171100-Glyma.09G172000。其中Glyma.09G171200编码五肽重复序列(pentatricopeptide repeat,PPR),具有植物CMS育性恢复基因典型特征。(2)对候选区间内的10个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候选区间内的Glyma.09G171200和Glyma.09G171800存在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Glyma.09G171200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共有47处突变,包括38处非同义突变和9处同义突变。Glyma.09G171800共有2处突变,包括1处非同义突变和1处同义突变。(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技术对群体父母本的根、茎、叶、花苞、花等组织的Glyma.09G171200和Glyma.09G171800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鉴定。在恢复系JLR2的根、茎、叶、花苞、花中Glyma.09G17120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育系JLCMS5A,尤其是在茎、叶、花器官。推测JLR2所含的Glyma.09G171200特异编码orf为Rf3候选基因。(4)构建Rf3候选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对Glyma.09G171200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观察发现,重组载体p CAMBIA1302:Rf3-GFP的荧光信号仅在在线粒体中出现,表明Rf3候选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线粒体,符合恢复基因特征。(5)利用Glyma.09G171200和Glyma.09G171800基因的SNP位点开发了两个与Rf3紧密连锁的酶切扩增多态性(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CAPS)分子标记CAPS1712和CAPS1718。利用CAPS1712结合限制性内切酶Sca I,可将父本切为897 bp、1204 bp两个片段,但无法切开母本材料;利用CAPS1718结合限制性Bsp EI,可将父本切为604 bp、1330 bp两个片段,同样无法切开母本材料。上述标记可用于Rf3基因型材料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通过对60份遗传差异性较大的爆裂玉米自交系的表型聚类分析和SSR聚类分析结果,挑选出亲缘关系较远的14份自交系,按照增广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母本9个,父本5个)配制杂交组合,对得到的F1代和其亲本在试验田种植,对其主要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对60份自交系的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32.08时,可以将这60份玉米自交系划分成四大类群。第一类包括22份自交系
学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近年来,干旱、盐渍化等非生物胁迫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我国盐碱地面积广阔,土地盐渍化问题严重。研究表明多胺氧化酶(PAO)基因家族在棉花、黄瓜等植物中对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大豆中PAO基因功能验证却鲜有报道。本课题组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到Gm PAO1基因,利用RT-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克隆并分析其基因功能。主要研究
学位
学位
学位
作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干旱、高盐等非生物胁迫的威胁,因此挖掘作物抗逆相关基因并解析其作用机制,对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非生物胁迫会诱导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从而损伤植物细胞,削弱植物的抗逆性,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参与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途径,且在调控胞内胞外活性氧信号中起着重要
学位
大豆杂交种选育目前主要依赖于以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为基础的“三系”法,作为“三系”之一的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恢复基因的有无和强弱主要依赖于待测材料与不育系进行测交鉴定,既耗时又费力。若能定位和克隆恢复系所含恢复基因(restorer-of-fertility,Rf),实现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或创制,可加快强优势恢复系的选育进程,实现杂交
学位
碱土广泛存在,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特别在我国东北松嫩平原西部,绝大部分盐碱土都是碱性的。土壤盐碱化是限制东北地区作物和牧草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羊草是我国东北碱化草地的优势物种,由于兼具有高的耐碱性和高的饲草价值,种植羊草已被广泛用于碱化土地的恢复和利用。因此,研究该物种耐碱生理及分子机制不仅可丰富植物抗碱理论,还可开发其基因资源为其他牧草和作物的抗碱性改良提供支持。本论文中,为保证对
学位
小学体育教师大部分毕业于专业的体育师范院校,具有专业知识丰富、身体素质较好等特点,在小学班级管理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基于此,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管理建议。
期刊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美化环境以及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资源过度开发,自然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再加上气候干旱导致降水量减少,利用农田退水补充湿地水源的方式造成了湿地盐碱程度的加剧以及水位的波动,合理利用自然湿地,保证自然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利用自然湿地中的经济植物来创造经济价值以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