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直接转化法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是一种优质的中药材和产胶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研究表明,杜仲中含有丰富的药用化合物,杜仲胶在绝缘性、耐受性、可塑性和柔韧性等方面有着优良的性能,是目前极具开发前景的优质天然橡胶资源之一。目前,在杜仲基因功能的研究中,通常需要对杜仲进行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以达到分析其基因功能的目的。但是,杜仲作为木本植物,其组织培养方法存在着转化周期较长、抗性植株生根困难、转基因植株移栽成活率较低等困难,导致杜仲这一类研究相对滞后。非组培遗传转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用时短,能有效避免冗长繁琐的组织培养过程等优点,对杜仲基因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确定最佳注射位点,采用农杆菌注射法对杜仲幼苗进行非组培遗传转化,探究不同菌液浓度对植株存活率的影响,经GUS组织化学染色、PCR鉴定、测序以及相对表达量测定等方法对转化植株进行鉴定,以期建立一种杜仲非组培遗传转化体系,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杜仲幼苗最佳受创位点的确定本研究选取发芽后2-4天的杜仲幼苗,将去除两片子叶间第一片真叶后的杜仲幼苗作为转化材料,使用1m L医用注射器对杜仲幼苗茎尖部位进行注射处理,每个处理三次重复,每次重复处理100株杜仲幼苗,28℃黑暗培养3天后,将转化植株移于人工气候室(光周期16h/8h,光照强度3500lx,湿度70%),正常管理植株。通过石蜡切片技术,以不做注射处理的杜仲幼苗作为对照,对杜仲幼苗茎尖石蜡切片纵切图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注射部位的细胞分裂能力旺盛,适宜目的基因的导入和整合。因此,确定该区域为杜仲幼苗最佳注射位点。2不同菌液浓度对杜仲幼苗存活率的探究本研究通过设计8个菌液浓度梯度侵染杜仲幼苗,对转化15d后的杜仲幼苗进行存活率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液浓度对杜仲幼苗存活率的影响不同,且差异显著。当OD600值为0.8时,存活率最高,为77.67%,;随着菌液浓度的升高,杜仲幼苗的存活率降低。当OD600值为1.8时,存活率最低,为53.00%;用SPSS软件对不同农杆菌浓度与植株存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农杆菌浓度与植株存活率呈高度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26,表明菌液浓度对杜仲幼苗存活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不同菌液浓度对杜仲幼苗GUS阳性率的探究选取转化1个月的杜仲幼苗,从下往上数新长出的第三片新叶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使用75%的乙醇进行脱色。结果显示,转化成功的杜仲植株叶片呈现蓝色。对GUS阳性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显示,当OD600值为1.8时,转化率最高,为11.00%,其次为0.8和2.0,分别为10.00%和9.67%;用SPSS软件对不同农杆菌浓度与植株GUS阳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农杆菌浓度与植株GUS阳性率呈现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28,表明菌液浓度对GUS阳性率的影响不显著。4杜仲转化植株PCR检测及测序鉴定对GUS染色呈阳性的杜仲转化植株分别进行GUS和35S-Eu SRPP3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并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野生型杜仲植株无扩增条带,部分杜仲转化植株有GUS(304bp)和35S-Eu SRPP3(768bp)特异性扩增条带,与质粒阳性对照目的条带相同。后对35S-Eu SRPP3特异性PCR产物胶回收后测序,根据转基因植株正反向测序结果与目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正反向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相似性为99%,进一步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杜仲基因组中。综合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统计共获得11株正常存活的转基因杜仲植株,OD600值为0.8时,转化率最高,为3%。5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取经过PCR鉴定的转基因植株,提取RNA并反转合成c 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较,转基因杜仲植株中的目的基因均超量表达。其中,TP4中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0.5倍;TP7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倍,TP5中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8倍。
其他文献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属于山茶科(Family Theaceae),山茶属(Genus Camellia),茶组(Sect.Thea(L.)Dyer)植物。古茶树是指生长100年以上的茶树,主要包括野生、半驯化以及栽培的大茶树。贵州处于茶树起源的中心区域,独特的“立体气候”特征,多样性的生态条件以及茶树异花授粉特性,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现在丰富的茶树
Q医药制造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研发、高风险和高回报特征,蕴含很强的技术研发性质。在医药自主创新战略背景下,我国医药行业对创新药物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强,因此Q企业最近几年加大了技术创新的投入,但高投入没有带来高回报,其亏损较多,制约着Q医药制造企业向更高水平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这要求医药企业生产出更为高效的医药产品,使得Q医药企业面临着更为激
适型导数作为整数阶导数的一种推广,满足莱布尼茨公式和链式法则等良好性质,具有适型导数的微分方程适用于描述牛顿力学和生物数学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生物等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具有适型导数的脉冲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和Ulam型稳定性;二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受控系统的迭代学习控制问题.首先,导出线性方程齐次和非齐次问题解的精确表达式.针对非线性问题,在适宜条件下,采用Picard逐次逼近法
近年来,物联网产业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接入到物联网,逐渐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由此所产生的用户隐私数据也呈爆炸式增长,如何保障这些隐私信息安全使其发挥巨大潜能,逐渐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问题所在。传统的物联网设备大多依托于中心化服务方式进行统一地管理,面对各种日益增长的物联网数据信息,中心化管理方式也暴露出其巨大的安全隐患。单一中心服务器负担巨大,且单点故障问
医学图像分割是医学图像处理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将医学图像中感兴趣区域分割出来,是后续特征提取、影像分析和预测,以及临床诊断的重要基础。然而面对大量复杂的医学影像,医生仅凭丰富的临床经验去分析图像,速度和准确率都不能满足需求。此外,针对多模态多中心的数据,模型分割精度和鲁棒性不高,高维数据分割方法研究较少。因此,开发高效准确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关键
目的:鉴定宫颈鳞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与宫颈鳞癌病理学特征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基因,在临床组织样本中,分析差异表达基因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患者肿瘤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它们导致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评估其在宫颈鳞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1.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鉴定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差异基因,数据来源于GEO数据库包含GSE63514芯片与GSE63678芯片高通量测序数据,以及TCGA
叶螨(Acari:Tetranychidae)危害是造成玉米Zea mays减产的重要原因,其中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螨之一。通过选育抗螨玉米品种可以有效防治叶螨。玉米杂交种京科968(JK968)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其田间表现对叶螨具有良好抗性且在散粉期吸引叶螨捕食性天敌东亚小花蝽。本研究以JK968及其母本京724(J724)、父本京92(
目的:研究烟管头草提的吉玛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TMJ-12调控前列腺增生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MTT法筛选出不同浓度和时间的化合物TMJ-12对BPH1细胞的抑制率,并计算出IC50;细胞行为学拍照显示化合物TMJ-12对BPH1细胞的形态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化合物TMJ-12对BPH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Hoechst 33258染色法证实化合物TMJ-12是否诱导BPH1细
本论文通过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贵州省各市州泥鳅养殖现状2019年和2020年通过对贵州省9个市州进行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可知,贵州省9个市州,2019年泥鳅养殖总产量为2455吨,养殖最多的是铜仁市,总计1509吨,占全省泥鳅养殖产量的61.47%,其次是遵义市,总计330.5吨,占全省泥鳅养殖产量的13.46%,最少的是六盘水市,仅有4吨,占全省泥鳅养殖产量的0.16%。2020年泥鳅养殖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侵犯人体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多见,至今仍然是全球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全球罹患结核病人数正以缓慢速度下降,但多重耐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