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用锥形束CT三维测量方法分析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髁突位置的特征。  2.以正常志愿者最大牙尖交错位的颅面部CBCT影像作为参照,通过对比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在反牙合位和下颌后退至前牙对刃位时的颅面部CBCT影像,分析错(牙合)患者在功能状态下髁突位置的变化特征。  材料和方法:  1.选取15例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志愿者(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WYKQ201202),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7-12岁,平均7.31±2.25岁。另,筛选15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WYKQ201203),其中男性志愿者9例,女性6例,年龄7-11岁,平均8.02±1.81岁。对两组儿童均拍摄下颌处于最大牙尖交错位时的颅面部CBCT影像,通过NNT软件输出Dicom文件,并采用SimPlant13.0软件对Dicom文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Reconstruction,MPR)。重建后,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上分别确定髁突最长轴所在的平面作为测量面,测量关节前间隙(A)、关节后间隙(P)、关节上间隙(U)、髁突矢状角、髁突冠状角、髁突水平角和髁突半径值(R),并计算(P-A)/(P+A)×100值(Pullinger公式,用以评价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该值在-12%到+12%之间时表示髁突位于关节窝中位[19])。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量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成组t检验分析,同时,对左、右侧髁突位置的对称性进行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一个月后,对15例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拍摄下颌后退至前牙对刃位的颅面部CBCT影像,并进行三维测量(测量内容同实验一)。以正常志愿者最大牙尖交错位时颅面部CBCT影像的测量数据作为参照,对比分析错牙合患者反牙合位和下颌后退至前牙对刃位的髁突位置的变化。测量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实验一①关节前间隙(A)在错(牙合)畸形组和健康组的均值分别为2.15±0.53 mm和2.79±0.58 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组(P-A)/(P+A)×100均值为0.18±7.41%,髁突位于关节窝中位;功能性安氏Ⅲ类错(骀)畸形儿童的(P-A)/(P+A)×100均值为15.55±10.29%,髁突位于关节窝前位,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健康组髁突半径值(R)平均为48.30±2.34 mm,错(骀)畸形组髁突半径均值为47.32±2.78 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关节上间隙(U)在错(牙合)畸形组和健康组的均值分别为2.84±0.65 mm和3.12±0.50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对错(牙合)畸形组和健康儿童组左、右侧髁突位置的比较,通过配对t检验,p>0.05,双侧髁突对称。  2.实验二①错(牙合)组反牙合位时关节前间隙和(P-A)/(P+A)×100值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P+A)×100均值15.55±10.29%,大于+12%,评价该组患者的髁突位置在关节窝的前位。②错(牙合)组前牙对刃位时关节上间隙的均值为2.66±0.72 mm,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测量值(3.12±0.50mm)比较有显著性减小;(P-A)/(P+A)×100均值为-0.30±13.07%,在-12%-+12%范围内,评级此时患者的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位。③下颌从反(骀)位后退至前牙对刃位时,关节前间隙从2.15±0.53mm增加至2.51±0.51 mm,关节后间隙从2.92±0.56mm减小至2.52±0.60mm,(P-A)/(P+A)×100均值从15.55±10.29%减小至-0.30±13.07%,P<0.05,表明髁突从关节窝前位后退到关节窝中位。④反牙合位和前牙对刃位时关节上间隙均值分别为2.84±0.65mm和2.66±0.72 mm,该值随着下颌后退变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牙对刃位时关节上间隙值与正常对照组测量值(3.12±0.50 mm)比较显著性减小,认为下颌后退过程中,髁突在关节窝中发生后移,同时可能伴随着不显著的上移。⑤髁突的矢状角、冠状角和水平角的测量值在三组测量对象中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结论:  1.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髁突位于关节窝的前位,而正常对照组的髁突位于关节窝的中位;双侧髁突位置对称。  2.替牙期功能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下颌从反牙合位后退至前牙对刃位时,髁突从关节窝前位向后移动至关节窝中位;在三维空间内,髁突的位置不发生旋转移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及去除咬合创伤对大鼠髁突软骨中PC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er大鼠14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及1个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只,对照组2只。咬合创
目的:研究两种固化光源对牙本质粘结的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20颗,随机分成4组。去除牙合的牙釉质,暴露平的牙本质表面,分别使用卤素光固化灯和
学位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颈缘形态,在承受不同方向力时颈缘瓷体的应力变化,探讨前牙全瓷冠最佳颈缘形态。 方法:采用有限元模型模拟前牙全瓷冠牙体不同颈缘形态设计即直
研究了KDP晶体中散射颗粒形成的一种机理。掺杂微量偏磷酸盐即可使KDP晶体中出现散射颗粒 ,随着掺杂浓度提高 ,散射颗粒密度增大。散射颗粒形成的原因在于偏磷酸根具有PO4 四
1959年生于江西南昌,辽宁锦州人。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花鸟画创研部副主任,中国美协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系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淮南书院画家,中国画研究院詹庚西导师工作室
巴卡尔矿区碳酸盐铁矿石选矿研究工作的概况冶金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利用有巨大储量的巴卡尔(Бакал)的碳酸盐铁矿石(菱铁旷)的问题。这些矿石的特点是:组成不均匀,铁的品
目的:研究纤维桩钉在不同粘结条件下的固位力,并探讨其粘结机理,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粘固材料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1.根管壁牙本质和桩钉表面经Contax粘结系统处理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去除前后大鼠牙龈组织形态及层粘连蛋白表达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咬合创伤对结合上皮根向增生迁移的影响机制。 方法:40只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Hereditary gingival fibromatosis, HGF)又名家族性或特发性牙龈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牙龈组织弥漫性、渐进性增生为主要特点的良性病变。该病的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