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汉语时空隐喻的认知探索:语言决定论的失败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所说的语言是否会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很多学者一直试图探究解决这个问题。当中最著名的理论当属人类学家萨皮尔和沃尔夫所提出的理论—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或者语言决定论假设,即我们用我们的语言来思考,而由于语言符号上的差异,不同的语言则相对应于不同的认知。从该理论提出到今天,许多实验和分析都试图来证明或反对这个假设。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让人满意的语言分析以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鲁西(1992a,1992b,1997)的提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用一个整合类型学和认知语言学分析的方法。前者能够给出对语言详尽的分析,而这样的分析是解决语言是否决定思维的先决条件。后者则能够分析出不同语言中隐喻的不同认知特征。时间和空间在人类认知中是最基本的概念,本文将从跨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反映时间顺序的不同时空隐喻,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是否导致不同的思维模式,甚至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具体来说,本文首先提供了对“时间即空间”的隐喻的类型学分析:在中文和英语中各自都用垂直(上/下型)和水平(前/后型)两种隐喻来表达时间顺序(虽然垂直的表达在中文中比较常见),同时在两个语言中两种类型的隐喻中都有固定的句型来表达时间顺序。在这个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莱考夫和约翰逊(1999)的时空隐喻分类来进行认知分析。通过分析这些隐喻的固定语言结构的认知模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得出语言符号可能对说话者对时间的认知没有直接的影响。本文同时还应用了一个用来考查说话者的直觉的问卷调查,调查仍然显示相同的结果。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得出,语言的随意性表达并不实质上影响说话者的认知过程。  
其他文献
随着英语在世界的普及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汉英翻译交流中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日益增多,并逐渐被世界所接受,进而形成了“中国英语”。它的存在既是一种可
任务型教学法是当今语言教学领域应用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对评价方法的要求促进了表现性评价的发展。在任务型教学法基础上实行表现性评价,使表现性评价更容易融
讨论了组合薄壁件截面特性 (惯性矩、变曲中心等 )自动计算原理,采用精确积分法推导出闭口和开口薄壁件截面特性的计算公式,利用 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开发出组合薄壁件截面
教师认同在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领域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话题。教师认同是指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理解,被认为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充满了复杂性和多面性。因此,教师对
提出了一种光纤Bragg光栅(FBG)压力传感器和基于相位产生载波(PGC)的干涉式波长解调相结合的传感器系统,实现脉象波形信息的探测。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触点式FBG动态压力传
2016年3月,首都建筑业2015年度施工作业队和作业班组市场资信评价结果正式发布,共有3700多支施工作业队和7000多个作业班组取得了行业评价的市场资信等级。通过行业评价,首都建
为了加强首都建筑业劳务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业施工作业管理水平,激励在首都建筑业劳务管理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首都
孤独是人类难以消释的精神状态,亦是文学的恒久主题。20世纪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以书写孤独问题而闻名;她的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描述了在信仰式微的
王淑艳,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在学校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25载,为了心中的那份梦想,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扎赉特大地、奉献给了扎赉特父老乡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