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科研数据是开放科学背景下,推动科技和社会创新的重要发展条件,受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拓展。科研人员处于开放科研数据实践的关键位置,他们是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存储和共享的主体。当前,开放科研数据面临着科研人员参与度不高的挑战。如何激励科研人员,将开放科研数据转变为融入科研人员日常科研活动的行为规范,这在讨论相关政策的发展和科研数据管理创新服务时仍有研究的空间。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开放科研数据的政策与实践的研究。一些研究探究了科研人员数据共享的意愿,但对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的实际行为的探究仍相对较少。当问及科研人员,他们通常认可开放科研数据的重要价值和诸多好处,但具体实践却十分有限。许多可能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了科研人员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脱节”困境。这些影响因素又通常是难以直接观测的概念(即潜变量)。开放科研数据行为实践的复杂性和难以测量性是研究科研人员态度与行为的难点。使用传统的调研统计方法解决这个难点也具有局限性。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在系统性梳理开放科研数据的内涵、发展和前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建立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的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探究行为态度、感知职业效益、感知职业风险、感知耗费的精力、主观规范、感知数据基础设施实用性和感知数据管理培训实用性这七个构面如何影响科研人员的实际开放科研数据行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为这些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变量设置可测量的观测变量,选择具有数据共享传统文化和实践基础的特定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研究模型与假设。研究结果显示:1)科研人员对开放科研数据的态度正向显著影响他们的实际行为;2)感知职业效益和感知职业风险是影响科研人员态度的最显著因素,且通过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感知耗费的精力对态度和行为影响不显著;3)感知数据基础设施实用性和数据管理培训实用性对科研人员的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间接影响实际行为;4)主观规范对科研人员的行为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分析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的行为影响因素,理论层面的学术贡献包括:1)扩展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内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的行为研究中的应用;2)提供了一个可以解释科研人员开放科研数据行为的研究模型。实践应用层面的贡献包括:1)为利益相关者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方案时提供参考,以更好促进科研人员参与到开放科研数据的实践中;2)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包括提高科研人员开放的意识、认识和能力,开展数据管理服务、数据资源建设、数据权益保护、数据素质教育等)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领域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一种跟踪领域研究进展,对领域知识进行体系化组织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科研学术交流的范式向数字学术和开放科学加速转变的趋势下,科学数据、科学工作流、科学软件、实验视频、研究报告等非正式知识成果、以及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知识产出的关联融合形成的各类新型复合学术对象,其学术价值和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不仅如此,关于学者、学术机构、科研项目、学术媒体等科研学术信息也日益成为支持科研活动开展的
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通常被认作是某时期内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研究领域或研究主题。作为科研资助部门、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主体重点关注的情报信息,情报学领域针对研究前沿的相关研究一直热度不减,其中基于共被引方法聚类获得的研究前沿也催生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前沿情报分析产品,如ESI研究前沿等。然而,采用这种共被引方法遴选出的研究前沿和核心论文必须在施引文献达到一定数量时才会被监测聚
学位
信息技术与科学研究的交互融合引发了科学数据的迅猛增长,促成了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的科研范式。数据不仅仅只是科研活动的产出,已成为科研创新的基本生产资料和基础保障,高质量的可循证评议的研究数据已经成为保证科研结果可验证、可分享、可重现的基础手段。  数据出版(Data Publishing或者Data Publication)是基于同行评议的数据发表机制,是数据传播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目前数据出
学位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科技评价机制。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只有尊重创新的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因此,构建针对创新性人才的评价方法体系,就成为建立具有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的核心内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性科研评价的现实需求,使得合理评价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成为管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评价科学家的视角从“影响力”转到
学位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提供个性化、知识化、专业化服务的人员。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浓缩、是图书馆服务的窗口,可以说学科馆员未来怎样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图书馆未来存亡与发展方向。新型学术交流模式下,用户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学习环境、交流环境乃至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科研模式、科研工具、教学内容与工具等都发生了变革,这些变革带来用户需求变化。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目标的学科服务必然
学位
在开放科学、数据密集型环境的驱动下,科学数据不再仅仅是原有实验的研究对象,也逐渐变为一种学术资源。新型的、数量急剧增长的科学数据资源,要如何进行使用与评价,是人们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科学数据平台建设、科研评价等领域都不断进行着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但针对通过科学数据本身建立的、有效且定量评价指标较少。中国在大力建立国家科学数据基础条件平台的过程中,也缺乏着有效的科学数据评价指标,尤其是缺乏科学
学位
在新的信息数字化和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面临着用户需求、信息行为多样化以及新技术冲击带来的挑战。借助营销服务宗旨、理念和方式,结合图书馆业务流程和用户服务特点,探寻用户需求、构建用户关系、推广服务活动、扩大服务影响,以及创造服务新的增长点等营销内容开展研究和实践,已成为图书馆界提升服务质量、自身价值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因此,本研究工作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  (
学位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的发布、传播、获取途径变得多种多样,世界上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使得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快速发展,也为开放科学创造了良好条件。面对开放科学环境中共享的海量科研信息,科研人员的需求也从广泛获取转为个性选择。为了向研究员提供高质量检索结果,以及精准、个性化的智能知识服务,各信息服务机构将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大规模、异质多元、组织结构松散的科技大数据,构建学
在数字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虚拟现实、互动体验、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数据可视化等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对科学传播模式产生影响。智能互动式展览契合了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博物馆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了科学传播方式,增强了对公众的吸引力,但因受各种限制因素的影响,普及度不高,需要让公众更加理解和认识科学博物馆智能互动式展览。本文从用户对科学博物馆智能互动式展览的接受意愿研究出发,意在研究影响用户使用智
科研人员是构成科学研究队伍的基本单位。而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学术领域内科研人员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进而产生了论文引文网络、作者引用网络以及作者合作网络等复杂网络。挖掘学术领域中科研人员的社区结构及主题分布,有助于把握特定领域的发展脉络及学科态势,促进科技创新合作。因此,复杂网络中社区发现方法的相关研究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背景下备受关注。  早期学术领域的社区发现方法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