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异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lpgx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2020》中提出了完善城市化战略、推进城市空间形态多元化的要求,为当前转型发展阶段下城市群协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长三角区域内部差异不断拉大,地区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对于城市协同高质量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立足于城市发展质量,评价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现状,探究其格局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对于长三角地区提升区域发展质量、实现区域协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论、城市区位论、空间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在参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基础上,从城市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五个维度的城市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和变异系数组合赋权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泰尔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城市发展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定义了城市发质量内涵,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五个维度的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客观组合赋权法对2010-2019年长三角全域城市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和评价,通过对各维度权重、平均综合得分以及各城市发展质量排名变化分析研究,发现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质量是长三角地区城市整体发展质量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地区内城市发展平均得分悬殊,且名次中下游的城市排名变化幅度较大,各城市发展始终处于不均衡状态。(2)从城市发展质量角度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分异和演化规律。基于空间自相关、泰尔指数和收敛性分析,从空间关联、空间差异和空间收敛三个方面分析了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异现象及趋势特征,发现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关联与集聚趋势显著,城市发展的极化现象仍比较突出。从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关联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上海、南京和杭州H-H集聚、环合肥周边L-H集聚以及皖北、苏北的L-L集聚三种类型。从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变化态势来看,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质量省际间差异逐渐减小,省内差异开始增大,城市发展质量由早先的省际差异悬殊逐渐转化为省内不均衡。从城市发展质量空间收敛结果来看,地区并未出现严格的α收敛,但在空间和时间双固定效应下有绝对β收敛趋势,城市发展的空间依赖性较强。(3)基于地理探测器实证探究了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分异的驱动因素。运用2010-2019年长三角全域41个城市发展质量和各维度得分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单因子探测、生态探测和因子交互探测对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异展开实证分析。单因子探测结果显示,2010年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质量分异影响最大,城市建设质量次之,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分异作用最不显著;2019年城市发展质量的主驱动因子变化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两个维度,且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较研究初期有了一定提升。生态探测结果显示,城市建设因子的重要性在研究早期与各维度因子差异最小,中期则变为公共服务因子,中后期是经济发展因子,但末期的各因子分异解释力差异较大,表明城市发展质量的空间分异程度加重。探测因子交互作用结果显示,两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均大于单因子对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早期的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建设速度对城市发展质量分异影响最显著,而中后期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交互作用对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异性决定力水平最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给出如下建议:增加长三角北部地区城市发展资源扶持力度,树立一体化下的都市圈合作发展理念,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协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力量升级、扩大科技和教育投资强度,提升改善发展质量较低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强化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公共服务的跨区协调;积极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制的建立,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与保护。图[7]表[12]参[60]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安徽省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验基地,经济快速增长、产业布局加速推进,但由此带来的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以雾霾为代表的大气污染形势尤为严峻。雾霾对生态环境、生产建设、居民生活出行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近几年安徽省遵循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通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创新作为产业新动能,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提升绿色创新能力,从源头上抑制雾霾污染。与此同时出台相关环境规
学位
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加重,促使能源清洁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电动汽车的使用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案。然而,由于用户出行规律和充放电行为的随机性,电动汽车大量的接入电网对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和安全控制带来很大困难,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可控负荷,若对它行驶规律进行预测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可以促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本文首先建立了更符合用户实际出行规律的动态
学位
中国国情复杂,在客观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存在很多因素制约着经济增长效率提升。自我国商品房改革以来,房地产市场规模飞速扩大,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居住环境的改善起着强力的助推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过多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会导致我国整体市场投资结构扭曲、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抑制创新水平等,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增长。在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研究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有助于判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迅速发展,至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然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土地城镇化比人口城镇化进程更快、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和城乡二元结构加剧等问题。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需求,也难以实现新时期城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到,应重点发展“新型城镇化”,其中明确指出“在城镇化进程中,需全面落实生态文明理
学位
微型并网逆变器具有高可靠性、可模块化以及能够实现面板级最大功率点跟踪等优点。其中两级式微型逆变器应用广泛,本文的研究内容正是基于两级式结构的后级逆变器展开。主要对基于边界电流导通模式(BCM)的T型三电平逆变器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T型逆变器在边界电流导通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解释了T型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在模式切换点和过零点存在畸变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与全桥两电平逆变器进行
学位
随着电网中风电渗透率的不断提高,风电功率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为缓解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造成的调频负担,风电机组需要改变传统的发电效益最大化模式,转为参与电网的自动发电控制(AGC),这使得风机的机电动态调节更加依赖变桨。但研究发现,传统PI变桨控制很难在不同运行条件下都表现出较好的转速调节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对风机的变桨控制性能进行改进。现有关于风机变桨控制的研
学位
国务院发布相关文件强调要推动能源体系的绿色转型,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新活动的高发区,对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高新技术产业的绿色创新发展是否对周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起到积极溢出作用,以及目前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发展水平和发展形势等问题的探索,对国家经济生态融合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首先,从理论上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概念、理论、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梳理总结;其次,分析目
学位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发展迅速的国民经济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同样反过来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其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坚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建筑业发展迅速的过程中,能源损耗、环境破坏、生态恶化等问题频繁出现。因此,如何实现建筑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
学位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原有的市政公用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市政公用设施不足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与此同时,在早期市政管道铺设中缺乏规划的前瞻性,增大了后期地下管线升级的安全隐患。道路的开挖不仅对交通、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修建能够保护各种市政管线,可以提升地下空间利用率,但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仅靠政府投资很难实现其长远发展,因此引进P
学位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人工费高涨、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来,传统的现浇建筑方式已捉襟见肘。而装配式建筑方式具有节省人工、低耗材、减污增效、施工便捷等优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改革的新方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而在此新形势下,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居高不下的建筑成本是制约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筑成本的降低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和成本预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