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减贫作用与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不平衡发展的突出表现之一,我国政府长期将反贫困作为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由于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逐渐成为政府扶贫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2014年,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并在后续工作中提出2020年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至今己经过去了六年,今年是验收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关键之年。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减贫效果,既有利于优化后续的扶贫政策,又能为我国甚至是其他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减贫工作提供经验建议。
  截至目前,己经有一些学者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了研究,涉及到内涵及识别、困境及改进、实施方法、脱贫成效与机制等方面。但现有研究还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很多研究仅停留在基于个别地区或省市层面的案例分析,未能站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全域视角进行研究,因此无法为连片特困地区提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验建议。二是研究方法不够规范,很多研究仅采用单差法或最小二乘法来评估政策作用,无法精确度量精准扶贫政策的净效应,也容易产生内生性问题,影响结论的可信度。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利用2007-2017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有贫困县及周边非贫困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精准扶贫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政策效果。首先,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衡量贫困状况的指标,将连片特困县作为处理组,将周边非贫困县作为控制组,并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通过基准回归分析得出精准扶贫政策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净效应。并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其他稳健性检验,证明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作用的有效性。然后,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入手,探讨精准扶贫政策对连片特困地区内部不同县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在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精准扶贫政策发生作用的机制,为后续扶贫政策提供相关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1)精准扶贫政策能有效改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体现在受到政策冲击的连片特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未受到政策冲击的非贫困县多出10.4%。(2)精准扶贫政策对经济情况不同的贫困县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其中,对人均GDP最差和人口总数最少的贫困县而言,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55.7%和7.3%。(3)精准扶贫政策的减贫机制由外源拉动机制和内源发展机制共同构成,其中,第二产业的发展是联结两个机制的重要纽带。外源拉动过程中,精准扶贫政策通过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促进第二产业发展;内源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的发展通过直接增加就业和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农民收入增加,起到减缓贫困的作用。
其他文献
近十几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张,膨胀速度持续加快,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稳增长”的经济目标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使得财政收入米源有限的地方政府通过举债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有效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推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义导致地方债务风险日益显露,对经济发展开始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的个
学位
我国政府确立的扶贫目标是在2020年,帮助农村居民彻底摆脱贫困,让他们在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生活水平能够得到提升,让我国建成小康社会。为此,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全面统筹、合理部署,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地区提供良好充足的资源支持。四川省西部地区经济严重落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以农业为主,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了该区域的贫困问题。在国家
学位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作为研究的对象,从文化产业产出规模和投入规模两个角度出发,尝试以2010-2017年间城市经济增长与文化产业投入和产出规模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对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K-means聚类将长三角26个城市分为发展水平较好和发展水平欠佳两类,在计量模型中加入发展水平虚拟变量研究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中文化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别
经济增长问题不仅是宏观经济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现实问题。自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以来,资本要素投入已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之而来关于银行信贷规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则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信贷规模也呈现井喷态势,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为凸显,但是自2013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与信贷增长呈现反向发展趋势
学位
在现代经济中,创新是生产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将创新列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关键。城市创新能力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增长动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必须保持较高的创新力水平,才能在全球城市网络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而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活动愈加频繁,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领域,服务贸易一直以来都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将贸易进出口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是在保持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我国的服务贸易却长期处于逆差的状态,并且这种逆差在近几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尽快摆脱困境,确保国内服务贸易产业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需要对服务贸
学位
房地产业与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个产业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经济有着不同的作用,很多时候会同时存在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我国地域辽阔,城市数量繁多,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提高城镇化的进程当中,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较大的差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拉动了内需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经济率先发展起来且城镇化基本完成的一线城市,持续通过高科技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人力、资本等要素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受到了学者的重视,但区域开放不仅仅是指国际间的开放,还包括区际间的开放;而且,中国特有的国情决定了区际开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已经广泛研究过国际经济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关于区际经济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则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导向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开发区是区域导向政策的一种典型模式,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成本到开发区的建设中,大量开发区在各地陆续建立,因此引出了一个问题:开发区的设立是否确实产生了预期的政策效果?  已经有较多学者研究了开发区的设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例如从GDP、出口贸易、就业等角度研究,且绝大部分都得出了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但
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居民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与日俱增,保障易腐农产品安全的冷链物流也在市场需求扩大中迎来行业发展契机。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具体举措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为行业指明发展方向,标志着我国进入冷链物流快速发展新阶段。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重点城市群之一,是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点区域。在一体化深化中,长三角城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