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语文”教育理念与实施策略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unling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信息时代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人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人才选拔决定性因素。为此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提高人整体素质的教育教学策略。作为一个母语学科,语文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却的责任,而且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本质都使得语文成为新课改的首要试验田。近年来,就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许多教育学者展开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情景教学、主题教学、专题教学语文教学新模式,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从这些语文课程改革新尝试中可以看出语文课改正沿着整体性、综合性的、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放眼国际这也正是全球母语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向。上个世纪在全人教育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众多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启发下,美国学者肯古德曼率先在阅读领域进行了语言教学的新尝试,率先提出了全语文这种整体、综合的语言教学理念,从而奠定了语言教育整体、综合发展的新趋向。随着全语言运动的发展,这一语言教育理论不断完善,进一步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教育并波及许多欧美国家和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语文理论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语言学习理论,指导着各国语言教育实践。论文围绕全语文理论展开论述,并以全语文理念与实践为研究中心,从全语文的研究背景与现状、概念内涵、基本理念、实施策略、价值与局限五个方面对全语文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是全语文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本文主要从当下传统语言教学的困境和语文教学的新探索两个方面说明了全语文理论产生的必然性与重要性,进一步阐明全语文理论在中国发展,进一步来指导中国语文教育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接着,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全语文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以从整体上了解全语文发展的境脉。其次,鉴于全语文还属于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论文对全语文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首先对全语文概念、特点,理论依据进行介绍,接着对全语文在国内外的实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期对全语文这一理论内涵有更为全面清晰的认识。然后论文对全语文基本理念与实施策略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这也是本论文核心部分。全语文理念涉及到整个语言教育系统,本文就从与语文课程密切相关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师生观五大方面对全语文基本理念进行论述。在全语文的实施策略方面,在明确了全语文实施目标的基础上,阐释了全语文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而对全语文实施模式进行总结,最后提出提高全语文实施效果的六大策略。第四部分对全语文理论的价值与实施限度进行了说明。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其实施的界线,全语文也一样。对全语文理论进行一个中肯的评价,对于实践中更好的运用全语文理论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其他文献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化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战略重点。而在这一过程中,农业保护与农业歧视一直成为各国农业政策的矛盾焦点。本文通过对美国及印度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性及合体性要求越来越高,量身定制在服装成衣领域中广泛使用,文胸作为女性服装的必要贴身衣物,其穿着的舒适性及合体性在国内受到越来越
利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几何关系,推导出实际设计和tracepro中建模所需要的焦距,出射口半径a以及最大聚光角θ三个参数的之间的关系,并从实际生产成本考虑选取合适的截取
网络信息化时代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高效拓展语文教学内容,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
文章介绍了制作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国际标准S1000D,分析了S1000D标准下数据模块的主要特点,给出了S1000D标准下的原子化信息模型与编码方法,并引入了可变扩展序号编码方法,
某型发动机的起动过程采用时序控制方式,由起动程序机构来实行控制。由于该起动程序机构为机械模拟电子式结构,缺点较多,而利用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些缺点。对机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能够让学生在各种母语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本文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来论述传统节日元素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价值,第一章首先
文章利用2012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建立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实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对15~64岁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回归结果表明,推行城
随着经济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法律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但是其中存在的弊端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旨在运用法哲学原理来分析我国仲裁救济制度的弊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