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质资源钼元素积累的遗传变异及分子机理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钼(molybdenum,Mo)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在生物体内不能单独的发挥作用,通常以钼辅因子的形式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本实验室前期已完成了水稻533份种质材料在三种大田情况下秸秆和籽粒钼浓度的考察,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获得了一些可能引起水稻品种间钼积累差异的候选区段,其中最为显著的两个区段分别扫描自籼稻亚群和粳稻亚群,且位置分别在水稻第8号和第2号染色体上。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位于8号染色体的区段包含一个推定的钼高亲和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即OsMOT1,且证实了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籼稻亚群的不同品种中存在显著的差异。然而,我们在2号染色体的候选区段内并没有筛选到合适的候选基因,因此还无法对粳稻品种中钼浓度差异的机制进行解析。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传统QTL定位的方法对粳稻亚群内的钼浓度变异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解析,证明了OsMOT1的表达量变异同样是造成粳稻品种内钼积累差异的重要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粳稻亚群中秸秆钼浓度较低的品种C8429(编号225)与秸秆钼浓度较高的品种Padi Tarab Arab(编号305)进行配组杂交,并对F2分离群体进行秸秆的钼浓度测定。结果发现,该群体钼浓度高值和低值约呈现3:1的分离比例,并且频数分布直方图呈现双峰分布,因而推测该群体的钼浓度变异可能是由一个主效基因控制的。F2群体的初定位结果显示在2号染色体上没有显著的QTL位点,而8号染色体上有1个主效QTL位点,定位区间约为1 Mb,LOD值为49.63,加性效应值为-1.556,显性效应值为146.05,解释了71.62%的表型变异。2.对上述区段分析发现,OsMOT1位于该区段内部,且其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在两个亲本间均存在变异,因而该基因很可能是这个QTL位点的效应基因。我们随后对整个粳稻亚群的OsMOT1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粳稻品种内部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OsMOT1蛋白类型。进一步的超量表达实验证实,不同类型的OsMOT1均具有钼转运活性,且在表达量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转运能力相近。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该遗传群体的高值亲本305拥有显著高于低值亲本225的OsMOT1表达量水平(约为9.16倍)。3.考虑到籼粳亚群对钼积累的能力在整体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进一步对籼粳之间OsMOT1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多个小亚群范围内(包括IndⅠ、IndⅡ和TrJ),钼高值材料比钼低值材料拥有相对更高的OsMOT1表达水平,这表明OsMOT1的表达量变异对整个水稻种质材料的钼浓度具有广泛的影响。另外,OsMOT1在粳稻中的表达水平整体上高于籼稻亚群,这可能是造成籼粳亚群间积累钼浓度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细胞自噬是指真核生物中利用液泡或溶酶体降解损坏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它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代谢途径,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衰老、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等过程。植物在遭受非生物胁迫后,活性氧(ROS)和细胞自噬的水平升高,常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发生。淹水胁迫是非生物胁迫中的一种,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过多,植物根系被水浸没导致根系严重缺氧,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目前,关于淹水胁迫下拟南芥根细胞RO
学位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但是玉米抗小斑病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了解玉米小斑病的分子机理,有利于培育抗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已有研究表明,sRNAs介导的基因沉默在植物-病原菌互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玉米关联群体的抗小斑病表型数据、sRNA数据和基因型数据,通过关联分析、回归分析和e QTL分析,鉴定与玉米抗小斑病关联的抗性位点、sRNAs和抗性e QTL位点,为揭示sR
学位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十分保守的、用于降解和回收胞内生物大分子和受损细胞器的一种生理过程,对维持细胞存活及内稳态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酵母和人类细胞自噬过程已有大量的研究,自噬发生的分子机理日趋完善。但是在植物领域,关于细胞自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水稻含有33个Os ATGs自噬相关基因,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以及数据库相关数据,本研究选择Os ATG4b、Os ATG7及Os ATG8d进行相关研究。首先从
学位
玉米小斑病(Southern corn leaf blight,SCLB)和大斑病(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NCLB)是玉米最主要的两大病害,分别由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和Setospheria turcicum引起,一般每年导致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因此如何防治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大斑病成为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挖掘玉米
学位
水稻作为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的稳定性对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磷肥的施用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利用效率低,致使磷肥资源严重浪费。因此,为了培育磷高效水稻品种,我们迫切需要研究清楚磷高效品种磷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分析抽穗期、单株产量、成熟期秸秆干物质量、抽穗期秸秆干物质量等生物学指标发现:水稻籽粒对磷具有富集作用;增施磷肥有利于干物质量、干物质中磷积累量和产量的增加,不利于磷利用效率
学位
细胞中的DNA不断受到各种外源和内源因素的损伤。这些DNA损伤严重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进化了多种DNA损伤修复机制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在哺乳动物中,很多调控DNA损伤修复的重要蛋白都含有乳腺癌易感基因C末端(BRCT)结构域。模式植物拟南芥有22个含BRCT结构域的蛋白,但是绝大部分BRCT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明确。为了鉴定参与DNA损伤应答的BRCT蛋白,我们筛选了一系列B
学位
环鸟苷酸(Guanosine-3’,5’-cyclic monophosphate,cGMP)是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参与各种信号转导过程。哺乳动物cGMP通过激活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cG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G),继而磷酸化下游相关蛋白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目前植物细胞内是否存在类似动物cGMP-PKG的信号途径尚未清楚。本研究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一个具有环
学位
SWEET基因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在不同物种中该类基因数量不尽相同。其所编码的蛋白为一类新发现的膜蛋白,该蛋白含有7次或3次跨膜α-螺旋,在空间上由2个3次跨膜螺旋的Mt N3结构域和1个起连接作用的跨膜螺旋组成,或由1个3次跨膜螺旋的Mt N3结构域组成。在植物中,该类蛋白被报道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包括糖类转运、宿主-病原菌互作、生长发育、衰老、协助离子转运等,它们既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
学位
报纸
迟缓爱德华氏菌是水产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防治迟缓爱德华氏菌一直是困扰养殖者和研究者们的难题。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目前已知迟缓爱德华氏菌利用T3SS、T6SS、鞭毛系统、铁吸收因子、群体感应、双组分系统和胞外素等致病因子在宿主细胞中侵染和存活。T3SS是迟缓爱德华氏菌中最重要的两个分泌系统之一,能够合成、组装、分泌毒性蛋白和效应蛋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