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辑佚活动考述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layall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的辑佚活动作为中国古籍辑佚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从事辑佚人数多、辑本类型多样,而且辑佚方法逐渐成熟,辑佚记载渐趋明晰。但是由于文献资料散见,加之宋人记载大多语焉不详,因此学界对宋代的辑佚活动依然缺乏系统的探讨。本文通过查考相关文献典籍,搜罗出宋代辑佚活动的众多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成果。笔者拟以时间为线索,将宋代辑佚史分为四个阶段,以搜集的材料为依据,将宋代辑佚从事者和相关辑佚实践依次展现,力图清晰把握宋代辑佚活动的发展脉络,并揭示其阶段性特征。北宋前中期的辑佚活动主要有崇文院辑补东林寺藏本《白氏文集》、刘烨辑得韩愈文集正集之外的作品三十八篇、欧阳修辑补唐残本《昌黎先生文集》和《诗谱》、韩盈辑佚《玉川子诗外集》、赵昂和章詧辑佚李观诗文。崇文院所从事的辑佚活动是有明文记载的宋代政府从事的第一次古籍辑佚,陆游在《入蜀记》中的描述虽略显含混,但为宋代辑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设想和可能。北宋后期的辑佚涉及到七部典籍,分别是田诰文集、《杜工部集》、《杜工部诗后集》、《昌黎外集》、《樊川别集》、《刘宾客诗外集》、《小畜外集》。此时期的辑佚活动所针对的对象多是唐人文集,间或有宋人文集穿插其中。南宋前期的辑佚对象以集部作品居多,包括《陶弘景集》、《文标集》、《杜审言诗集》、《莆阳黄御史集》;其中亦夹杂着史部典籍,如《逸史》。北宋时期的辑佚活动多是个人行为,南宋则出现了一种辑佚的新形态——多人前后相继地进行同一部典籍的辑佚,例如王钦臣、曾恂、傅霄等三人对《陶弘景集》的辑佚;再如黄汝嘉、黄处权、黄处材三人多方搜求,共同辑得《莆阳黄御史集》。南宋后期的辑佚活动主要以留元刚辑《颜鲁公文集》、王应麟辑《诗考》与《周易郑康成注》最为具体、典型,而王应麟所编的两个辑本由于辑佚过程记载翔实、体例明晰、资料丰富、保存完整而成为后世文献学家进行辑佚的范式和标杆。在宋人对辑佚这项文献活动尚且处于草创期时,王应麟却首开先河、自定体例,向后人展现了较为规范和谨严的辑佚成果。尽管其辑佚之功不可磨灭,但我们也应看到王应麟在辑佚活动开创阶段的摸索并不顺利。
其他文献
新闻实践的发展表明,主观性在新闻叙事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新闻叙事中暗含叙事者的视角、情感和认识,具有主观性。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和例证法,目的在于发现新闻叙事文本主
鲶鱼效应给大家的启示是:一个安逸的环境往往造成人们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长此以往,逐渐会使人变得平庸,慢慢地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适当的压力却能够激活人的动力
期刊
身处职场,你是否有这样的状况:上班侃侃而谈,应酬交际驾轻就熟,回到家却疲惫不堪,连一句话都不愿多说?请注意,你可能患上了“下班沉默症”。  下班沉默症,是时代病  “老公每天下班回来就躲进房间上网,两口子一天都说不上两句话。他是不是不爱我了?”近年来,心理咨询室里不乏此类忧心忡忡而又不知所措的女性。其实,她们的丈夫多半患了“下班沉默症”。  造成下班沉默症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因素,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卡夫卡是个有着强烈死亡意识的作家,他对死亡有深切的体验。卡夫卡曾在日记中表达了死亡意识对他创作的影响:我写的最佳作品的成功原因,便在这种能够心满意足地死去的能力之中
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英国卓越的诗人和画家,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神秘主义诗人。他自幼耽于空想,常常游走于不可思议的幻境。正因为他这不拘
“年老必智衰”被很多人认为理所当然,其实,年老未必智衰,老年人同样大有可为。  科学地认识人的智力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20岁左右是人智力发展的高峰,一直能保持到四五十岁。六十岁开始可能智力有所衰退。到八十岁的时候,可能出现中等程度衰退。因此不能笼统认为,老年人一退休,智力就衰退,就无所作为了。  老年人智力衰退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人六七十岁就糊里糊涂,有人到八十岁,还保持很高的智力水平。很多老科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五行”之说。古代先民认为,天下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类元素组成,各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其运动变化称为“五行”。在情绪上,“五行”对应着“五志”,为“怒喜思悲恐”,它们之间也相互制约,称为“五志相胜”,即“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悲胜怒,思胜恐”。  北京回龙观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闫少校认为,人的七情六欲在适度范围内都是正常的,但当某种情绪过于强烈,心理就会失衡,这时就可
期刊
本论文主要针对文本及其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展开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标志着社会转型的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社会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深
大棗有生津润肺除燥、养血滋肝息风、疗脾胃衰弱的功效,因此被列为药中上品。如能将大枣与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为粥,即可有不错的保养效果,民间有“若要皮肤好,粥里加大枣”的说法。在用大枣熬粥时最好将大枣剖成几块,这样有利于熬出枣中有效成分,增加食疗效果。很适合春夏之交时食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