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麻醉手术期较为合适的麻醉处理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择期行食道及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术后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采用KDIGO标准。本研究使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与术后发生AKI相关的围术期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623例,其中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有622例,腹腔镜下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455例,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546例。按照KIDGO标准,术后AKI发生率为3.5%(56/1623),其中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后的AKI发生率为2.1%(13/622),腹腔镜下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的AKI发生率为2.4%(11/455),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的AKI发生率为5.9%(32/546)。根据统计学方法将术中液体量分成两组,第1组术中液体量≥12ml/(kg·h)术后AKI的发生率为3.15%,第2组术中液体量<12ml/(kg·h)术后AKI发生率为6.81%。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发生AKI组和未发生AKI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长、术中液体量≥12ml/(kg·h)、术中低血压、术后转入ICU、术后住院天数等参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纳入性别、年龄、BMI、ASA分级、高血压病等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19,95%CI为1.04-4.61,P=0.04),高血压病(OR=2.30,95%CI为1.28-4.15,P=0.006),手术时长(OR=1.72,95%CI为1.41-2.09,P<0.001),术中液体量[≥12ml/(kg·h)](OR=5.24,95%CI为2.24-12.26,P<0.001),术中发生低血压(OR=2.07,95%CI为1.16-3.69,P=0.013),术后转入ICU(OR=3.91,95%CI为1.93-7.94,P<0.001)。为排除手术部位对术中液体量的影响,根据手术目标器官将该患者群体分为两个部分: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和食管癌根治术。将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组的术中液体量分为3个亚组,1组术中液体量>9.0ml/(kg·h)的AKI发生率为2.3%(8/355),2组术中液体量≤6.0ml/(kg·h)的AKI发生率为4.8%(11/229),3组9.0ml/(kg·h)≥术中液体量>6.0ml/(kg·h)的AKI发生率为1.1%(5/469),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显示三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8)。在纳入性别、年龄、BMI、ASA分级等相关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手术时长、术中发生低血压及术后转入ICU是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将食管癌根治术中液体量分为三亚组:(1)组术中液体量>6.8ml/(kg·h)的AKI发生率为7.0%(16/239)(2)组术中液体量≤5.5ml/(kg·h)的AKI发生率为8.8%(14/159)(3)组6.8ml/(kg·h)≥术中液体量>5.5ml/(kg·h)的AKI发生率为1.4%(2/148),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三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6)。在纳入年龄、手术时长等相关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手术时长和术后转入ICU是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男性、术前合并高血压病、手术时长、术中液体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转入ICU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2)根据手术部位将纳入的观察对象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提示,高血压病、手术时长、术中低血压、术后转入ICU是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手术时长和术后转入ICU是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背景:我国是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SCA)的高发区,每年新发食管癌病例数占全世界一半以上。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为我国食管癌患者主要的病理类型,占95%以上。由于食管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病情隐匿,早诊率不高。目前,在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背景及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青少年及成人ALL的治愈率仍不理想,因此对高危患者的准确识别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改善其预后十分重要。目前暂无研究针对青少年及成人ALL患者的预后建立预测模型,本研究旨在通过单中心大样本数据为≥14岁ALL患者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预后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
研究背景: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是泌尿外科三大癌症之一,但其死亡率最高。近年统计发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发病率持续增长。舒尼替尼作为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治疗的一线首选药物。舒尼替尼的使用让肾细胞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存活率明显增加,但是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为耐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miRNA主要通过抑制翻译和加速靶信使RNA的降解来沉默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转录后调控。同时,miRN
背景与目的作为一种极具侵袭性的肿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病情进展迅速,常导致淋巴结转移,呈现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六大原因,对人类健康危害重大。目前,针对ESCC大部分治疗手段总体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深入探讨ESCC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ESCC相关新的分子靶点,对于提高ESCC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
学位
【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中固有免疫系统的关键效应细胞,在机体抑制微生物感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阻止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第一道防线。NKG2D Ligands(NKG2DLs)是NK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的关键配体。健康细胞表面表达NKG2DLs相对较低,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其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上调。NK细胞就能通过NKG2D与配体结合并杀伤肿瘤细胞。然而,
目的:索拉非尼(sorafenib)是批准用于晚期肝细胞癌(HCC)全身治疗的一线药物,但耐药和不良反应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治疗效果。由于HCC的发生发展常伴随炎症,在改善sorafenib耐药的方案中,与其他治疗药物联用,特别是抗炎药物,是目前探索的方向之一。2,5-二甲基塞来昔布(DMC)是塞来昔布(celecoxib)的衍生物,靶向抑制膜结合型PGE2合成酶1(mPGES-1),不具备COX-
学位
学位
目的:婴幼儿血管瘤(IH)主要表现大量异常血管的快速生成,而CD93是最新发现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已被发现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从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本研究旨在探究CD93是否通过促进血管形成方式促进IH的发生与发展,进一步验证CD93多克隆抗体能否抑制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的血管形成功能,评估CD93是否可作为IH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标。方法:(1)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93在IH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