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既有高铁桥梁沉降分析及控制

来源 :石家庄铁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s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盾构施工必定会影响相应的地层扰动和地表沉降,还会对地面的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民众的财产和安全。论文以深圳地铁14号线四联站~坳背站区间于岩溶地区下穿厦深铁路横岗特大桥的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方式计算不同岩溶注浆处理范围、压力与盾构掘进参数情况下的高铁桥梁沉降情况,确定了一种满足高铁桥梁沉降控制要求的施工方案,并与现场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沉降控制效果,并为后续岩溶地区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既有高铁桥梁提供了经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既有桥梁竖向位移变形量随岩溶处理范围的增大而减小,但在岩溶处理范围超出既有桥梁桥桩后,桥梁竖向位移的减小不再随处理范围的持续扩大产生明显变化。结合安全性和经济性,论文确定岩溶处理范围为桥桩内测,最大位移量为5.710mm,符合规范要求。(2)既有桥梁竖向沉降量随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并最终表现为隆起。不处理时,沉降量最大;注浆压力为0.3 MPa时,沉降量减少8.73%;注浆压力为0.5MPa时,沉降量减少32.41%;注浆压力为0.7 MPa时,向上隆起2.948mm。综合考虑施工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性,论文确定最优注浆压力为0.5 MPa,最沉降量为4.453 mm,符合规范要求。(3)既有桥梁竖向沉降量随土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但在土仓压力超过静止土压力后,桥梁竖向沉降量不再随土仓压力的持续增大产生明显变化。结合经济型和技术性,论文确定最优土仓压力为0.13MPa,最大沉降量为2.376 mm,符合规范要求。(4)现场施工监控量测数据验证了论文方案对既有桥梁的沉降控制效果。桥梁在B洞掘进完成后其沉降值远远小于10 mm限制。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在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采用TAW2000D电液伺服岩石三轴仪对掺量分别为0%、0.1%、0.2%、0.3%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高温后力学试验,得到了静态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探讨了不同掺量在25~800℃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峰值应变存在逐渐右移的趋势,即由脆性破坏向塑性破坏转变,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由不同掺量
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为契机,探索可以突破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形式的方法,提出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教学课程,以实现在高学历人才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培育、发展与革新的目的,提高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创作水平,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土地资源日渐紧张的今天,临近已有高架桥的高层建筑建设项目不断涌现,高层建筑的修建过程将影响临近高架桥的结构安全。本文以绍兴市临近萧甬铁路高架桥的高层住宅项目为依托,根据现场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且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高层建筑修建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临近萧甬铁路高架桥的影响,以高架桥位移和内力为主要稳定性指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研究了土体开挖卸荷引起周围土体位移的理论计算
运用Citespace软件及统计方法对1999—2022年中国知网收录的970篇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量化、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学界对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即1999—2004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05—2017年的稳定发展阶段;2018年至今的弱化阶段。从关键词分析来看,关于“课程开发”“地方课程”“核心素养”“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等议题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突现关键
以聚己二酸新戊二醇酯(PNA)、二聚酸聚酯多元醇(BY3026)、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系列侧链含长链烷基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制成胶膜。通过FTIR、DSC表征了胶膜的结构和热性能,测试了乳液粒径及胶膜的力学性能、吸水率、接触角以及其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上的附着力。结果表明,当m(BY3026)∶m(PNA)从0增加到3∶5,乳液粒径增大,胶膜的耐水性增强,表面
一首完整的艺术歌曲的演绎离不开对演唱技法的灵活运用、肢体动作的表现以及对歌词内涵的理解而进行情绪的表达。咬字、强弱、气息、腔体、形体动作等都会增加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只有把这些融合到一起才有可能呈现出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作品,才可以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刻画环境,抓住声乐艺术的灵魂,使观众在接受声乐艺术时产生强烈共鸣。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先进管理模式等的提出和应用,大力推动了大型桥梁工程的发展建设速度及规模,其中斜拉桥由于其跨越能力大、结构形式新颖、外形美观成为现代最具竞争力的桥型之一。但是由于斜拉桥跨径较大、结构比较轻柔,因此对风荷载比较敏感,风致振动问题较为突出,而由此引起的桥梁抗风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开展了在用斜拉桥抗风安全风险分析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
雷达在桥梁健康检测领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主要因为其具有非接触性、高精度,以及可连续、全面检测等特性,雷达对桥梁健康的检测主要通过对桥梁所产生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由于雷达信号包含相位信息,方可对形变量进行亚波长级精度的提取。传统桥梁雷达振动信号的检测,通常需要对原始信号进行形变反演,在反演后的信号上再对振动信号进行检测,但是桥梁通常处于复杂环境中,在杂波以及噪声的影响下不易进行检测,通过一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桥梁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桥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桥梁健康监测技术,能够对桥梁进行实时、连续的自动监测,实现桥梁异常预警,对于提升桥梁安全管理能力意义重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项目属于采用多种新技术、新设备且示范意义较强的公共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对其进行项目后评价十分必要。目前,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大多数学者们对它的研究还集中在
连续梁拱桥具有承载能力高、跨越能力大和造型美观等优点,被广泛地运用于高速铁路桥梁的建设中。本文以某在建铁路工程(76+160+76)m连续梁拱为工程背景,对该桥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计算仿真分析,并对该桥的施工监控工作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和实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设计及实测参数,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全桥模型,对该桥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各施工工况下的挠度和应力变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