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研究 ——以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fv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和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都体现了以问题引导学习的教学理念。如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每一节都有问题探讨栏目、12个探究·实践栏目、22个思考·讨论栏目,这些栏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生物学知识,说明普通高中生物学的教材内容设计注重以问题引导学习。《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侧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具有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可见,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与课程标准提出的普通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相符合。本研究围绕“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这个主题,梳理了国内外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1)国内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案例中,围绕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研究案例较少;(2)如何帮助教师设计合适的问题用于课堂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然后在巍山二中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中随机抽取了550名学生进行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问题难度、思考时间、教师引导情况、合作讨论和回答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解答问题的准确度,课堂教学中如何协调好这些因素值得进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问题设计的方法和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解答问题的因素为核心,设计了课题准备、问题设计和课程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结果统计、分析与评价四个研究阶段。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的知识维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后教师的提示、学生问题的思考时间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学生解答问题的准确度。问题知识维度影响学生解答问题,概念性知识更适合进行课堂提问;程序性知识或元认知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有关的问题可以适量穿插与课堂提问中。(2)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可以帮助教师完成问题设计。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和梳理教学主干内容;第二步分析教材中设计的问题和问题设计意图;第三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第四步确定问题参考答案和知识维度。(3)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科素养、提高生物学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总结了提高和优化问题设计的一套方法,分析了知识维度对学生解答问题过程的影响。这些研究可以为高中生物教师优化问题设计提供参考案例;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难点,近年来涉及的试题一般以生活实践为情境,在对基本知识、概念与理论综合考查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在电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贯彻落实化学核心素养,而凝聚了优秀教师学者智慧和心血的高考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对高考电化学试题的思想、内容、答题情况等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而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对于厘清高考电化学试题对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亦步亦趋。自2014年起,教育部提出构建中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指导思想,一股基于各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之风在学术界盛行。小组合作是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核心素养与小组合作的结合是强强联手,对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中学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但当前的地理教学模式普遍重理论轻实践,以地理核心素养来指导小组合作是地理教学的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及时、高效、多维传递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当下教育中,如何应用日益普及的信息技术,将更加灵活、生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实现课堂的多元化并提升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微课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课堂参与度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实验条件有限,实验课演变成理论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抓不住教学的重难点,不会记笔记;抽象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课改大幕就此拉开。化学核心素养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有效的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获得理论知识,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上运用活动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
线上教学发端于早期的远程教学,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线上教学的形式不断变革,发展为今天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完成师生交互的教学模式。新冠疫情发生后,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各级教育单位和教师迅速响应,一场超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验就此展开。开展教学的初期,由于对线上教学的理论认识不够,实践经验不足,教师通常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直接应用于线上,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问题,本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各不相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教育迫切需要改革。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它标志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正式开始,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尊重学生差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了高中教学改革的重大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参考古今中外各种教育理念,许多学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分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目前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教师来说,一味地“教”效果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在目前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大多数学生,如果教师不作出改变,仍然墨守成规,那么在改革浪潮的推进下会很快被淘汰。对于学生来讲,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仍然按照之前完全依靠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被动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模式导致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的民族精神。若想增强国家的凝聚力,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基本执行手段。中学阶段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很大程度上与学校践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生物学中囊括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相当适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丰富青少年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实现生物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教材分析、行动研究、调查分析的方法,围绕“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这一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全面普及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主要目标之一。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态度,对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倡导教师积极探
自20世纪90年代起,核心素养引领并推动了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等关键性活动,其目的是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遵义市第二中学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多个学校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适合本校的“33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以高一年级(18)班和高一年级(19)班分别开展了传统教学和“331”高效课堂教学来进行探究,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