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对天然水体中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以及目标有机物与NOM的竞争吸附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we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活性炭对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着手,选择五种具有性质差异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五种有机物作为目标污染物,分别研究了在天然水体条件下五种活性炭对目标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HPSEC)分析了NOM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质,考察了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对天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吸附性能间的适配关系;同时研究了目标有机污染物与NOM间的竞争吸附,从NOM物理分级和化学分级的角度探究了NOM与目标有机污染物的竞争吸附机理。最后,从活性炭吸附应急技术实例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静态试验建立了有机物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等与污染物吸附去除率的关系;在水厂实际允许的活性炭吸附接触时间与投加量条件下,研究了活性炭对各污染物不同初始浓度水平下的去除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水体条件下5种PAC对MP和TCE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相对而言更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均为优先吸附。MP比TCE更易于被PAC吸附。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HSDM模型都可以很好地对天然水体中MP和TCE在PAC上的吸附动力学进行拟合,且HSDM模型能够通过对某一个投炭量时的吸附动力学拟合,有效地预测不同投炭量时的吸附动力学。(2)PAC的物理性质(即孔隙性质)是影响其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因素。其中,PAC的微孔比表面积是影响其吸附SOC类小分子、弱极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因素,对吸附起决定性作用。PAC对分子量小于500的小分子NOM的吸附主要受PAC的微孔比表面积的影响,而对分子量在500~3000的大分子NOM的吸附受中孔比表面积和中孔孔径分布的共同影响,孔径大于3 nm的中孔的比表面积决定了PAC对此分子量范围的大分子NOM的吸附能力。(3)PAC在纯水中吸附MP和在天然水体中同时吸附MP和NOM时,由于NOM没有发生孔隙阻塞,得到的Ds相差不大。在天然水体中发生同时吸附时,MP在两种PAC上的Ds都不随PAC投加量的改变而改变,且PAC投加量的改变只会引起去除率的改变。在天然水体中发生负载吸附时,负载吸附所得Ds比相同投炭量下同时吸附时所得Ds要小,且负载吸附时所得Ds随着投炭量的减小而减小。两种天然水体相比,相同的NOM表面浓度下,JC炭在磨盘山水库水中得到的Ds显著小于在密云水库水中得到的Ds。(4)活性炭对阿特拉津和氯乙烯类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当水体中阿特拉津和氯乙烯类有机物浓度超标时,不应只采取活性炭吸附工艺以达到去除有机物的目的,而应考虑活性炭吸附与其他工艺相结合,例如高级氧化、强化过滤等。活性炭对对硫磷类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水厂实际允许的活性炭投加量条件下,含有一定浓度对硫磷类有机物的水体仅通过活性炭吸附工艺就可以使出水浓度达标。
其他文献
<正>阅读难度:CET-4BEC(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s)——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是专为职场或即将进入职场的人士提供的国际商务英语资格证书考试。素有"职场英语"、"商务
运用单位半球法计算了地球辐射热流,并详细介绍了推导过程。由于给出微面元上地球辐射热流的解析表达形式,从而使计算凸面大气层外弹道式目标表面上的地球辐射热流变得非常简
各向异性磁电阻(AMR)薄膜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磁传感器和硬盘的读出磁头中。器件的小型化要求AMR薄膜材料必须做得很薄。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Ta/NiFe/Ta磁电阻超薄
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已进入应用期,电子商务将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活动向集约化、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这也为当代职业院校学生
风洞磁悬挂天平将为风洞试验提供新的途径,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磁悬挂天平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研究了其控制问题,最后讨论了与控制有关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拆迁"日渐成为城市面貌改善和用地性质变更的重要手段。但具体工作中,一线工作者往往陷于配套政策不健全的境地,近年来各大城市房价的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研判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学习的状态和效果,从而改进教师的教,为优化教学、推动课堂转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社区1 206名40岁以上居民进行
期刊
本研究首先利用先本体预聚后溶液扩散链聚合的两步法合成了基于MDl,乙二胺和聚已二酸丁二醇酯(分子量1975和1228)的两系列嵌段聚酯型聚脲氨酯(PUU)弹性体,接着用元素分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