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就业青年的生产消费体验透视消费异化的内在机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开始,世界经济对消费的倚重超过了生产,与此同时,各种商品开始大规模走进人们日常生活,消费问题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成为了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使居民消费规模迅速扩大,随之频繁出现的消费异化问题也日益显著。大众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仅仅为了使用商品而消费——房子、车子不仅仅是用来居住和出行,服装、皮包、鞋子也不仅仅是用来穿着,乃至于吃饭上的消费都不再仅仅是为了饱腹,消费和商品被人们赋予了更多实用之外的符号意义,它们成为个人彰显和实现价值特质的方式,从而转变为异化消费。针对这种现象,以往西方经典的消费异化理论已有相当程度的研究,但是这些著作往往只注意到消费异化在社会层面的外在机制而忽视了作用于个体的内在机制,故本文选取当前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就业青年作为考察对象,尝试从他们的生产体验和消费体验出发,考察个体为什么参与异化消费、如何参与异化消费以及消费异化得以在个体层面维持的内在原因,呈现消费异化的内在机制。本文通过对就业青年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借助于SPSS方法,并深入14位青年的访谈资料,分析了消费异化在个体层面的发生、发展和维持等一系列内在运行体系,即消费异化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个体进行异化消费的关键在于能否满足“实现自身价值特质”的需要,而个体亲历生产和消费的差异化体验后发现自己能够在消费中轻易获得“对自身价值特质的实现感”。尽管存在消费之外其他的自我实现方式,但个体受限于生产对日常生活的规定性认知,个体认为自身难以尝试其他选择。因而,个体产生了对消费特别的青睐性,这构成了个体异化消费的最初契机。在异化消费的过程中,商品符号价值的占有方式塑造了异化消费的叙事方式,个体在异化消费中凭借想象就可以占有符号价值、从而获得一种自身价值特质的实现感,个体的需要由此就在表象上得到了满足。然而,这种满足仅仅是消费符号凭借个体想象所带来的表象的满足,它并不能真正实现个体所期待的价值特质。因而,异化消费为个体带来实现感会很快消失。但是,个体要求实现自身价值特质的本能欲求在异化消费中已经转变为有偏好的习得的本欲,这意味着个体的消费异化只发生于“类”的消费中,即个体有能力意识到自己迷失于某一类商品,而无法预见到自己已经迷失于整片商品森林。因此他们只能有限地认识到自身消费的异化性质。同时,对于异化消费显著的个体而言,异化消费已经成为个体自我叙事所依赖的日常生活惯习,中止异化消费不仅会造成个体的存在性焦虑,而且异化消费所造成的个体碎片化“收集癖”式的自我叙事方式本身也不断再生产存在性焦虑,从而阻碍个体获得其存在必须的本体性安全。所以,在个体本欲和本体性安全的要求下,即使个体意识到了异化消费且其给个体带来的实现感会快速退却,异化消费依然能够在个体层面得到维持。上述过程揭示出消费异化的内在机制实质上就是对个体“缺乏”意识的操弄。个体在消费中生发的、与生产过程截然不同的体验使个体认识到了日常生活普遍的“缺乏”从而塑造了个体对消费的青睐性,构成了个体异化消费最初的意识契机。在异化消费中,它通过表象的满足掩盖了个体真实“缺乏”的持续,令个体获得自身价值特质的实现感。这种实现感会快速褪去,从而再次揭露未曾得到真正满足的“缺乏”:异化消费通过塑造个体本欲和存在性焦虑,不仅再次将“缺乏”暴露于个体意识,并使其与新的异化消费密切相连,从而令个体在本欲和本体性安全的要求下产生新的异化消费行为,维持了自身的存续。正是这种对个体“缺乏”意识的操弄构成了异化消费的内在机制,并完成了它的运行往复。然而,个体在异化消费中并不是完全丧失了主体性,异化消费仍然具有个人主体性的表征。异化消费通过其内在机制使得个体在主观上能够实现其主体性的全部内涵,仍可视为个体的生活建构方式。但是异化消费终究不可能在现实中真的实现个人所要求的价值特质,即个体并不能够通过异化消费获得真实的自我完成状态。因此,个体只能在异化消费中展现出有限的主体性表征,在一种主观自由状态下,在意识中自主地建构其生活方式和个人历史。
其他文献
从早年间开创男性选秀收视盛景的《快乐男声》,到引燃“全民选秀”热潮的《偶像练习生》,我国男性选秀类节目在十数年间的变化随着媒介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节目背后社会性别视域下流变的话语也日渐清晰:女性观者对节目中男性选手的身体消费以获得满足,阐释节目文本地表达自我主体意识,生产话语以获得权力,以“女性凝视”取代了传统的“男性凝视”,实现了“凝视”主客体的位移。节目中女性观看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视为新
财政预算是构建现代国家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基础,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时代的发展进步给现代预算制度的全面建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而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决算数长期、大幅偏离年初预算数,财政收支预决算偏离度是政府预算管理能力在数值上的体现,大幅预决算偏离严重削弱了预算应有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这引起了财政理论界的广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政务平台成为了政务服务的新途径。政务服务依托于移动平台的便捷性以及普及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快政务服务的普及速度,有效解决数字鸿沟,提高办事效率,夯实群众基础。在2019年,上海市所有区的区级融媒体中心先后上线了各自的区级移动政务APP,意在拓展新的政务服务渠道,完善政民双向互动,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纵深,打造良好的群众基础。然而,在实践中,上海市区级移动政
近年来网络公益众筹凭借着自身独有的优势,在传统慈善遇到瓶颈时打开了一扇通往公益慈善的窗。公益众筹事业通过与互联网进行结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优势,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居民对于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参与度不高,众筹事业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待提高。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北京市居民对于互联网公益众筹的参与意愿以及满意度,本文通过科学设计调查方案,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受访者对于互联网公益众筹的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跨国交流和沟通变得便捷,传统的财务部门已经无法满足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传统的财务部门正在逐渐被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新模式所取代。然而,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仍处于发展阶段,面对庞大的数据量和巨大的工作量,缺乏高效的工作手段,逐渐沦为会计业务集中处理的加工厂,无法真正发挥其财务战略指挥作用。本文以A软件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作为切入点,运用5WHY分析法找出其效
现场勘查是刑事案件侦查的首要环节,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犯罪嫌疑人作案特征的分析、生物检材等相关信息的比对,都基于现场勘查工作的有效进行。根据公安部颁布的《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以下简称《勘验检查规则》)第十四条、十五条、二十一条、二十四条的规定,现场勘查应当有专人进行保护现场工作,有专业的现场指挥人员进行勘查指挥工作,并至少应当有两名技术人员进行具体的勘查工作。1但在实际工作中,公安
在这瞬息万变的发展时代,技术、变化和创新是新兴互联网企业的代名词。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推动者,员工的稳定是保障互联网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随着21世纪20年代的到来,90后员工已成长为如今职场的核心力量。90后成长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与其它代际的员工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了不同,比如:工作动力、内在需求等,由此产生的90后员工离职问题较为突出。鉴于90后员工在目前企业发展
师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在三四十年代发表了一系列作品并取得了不俗的文学艺术成就,其中以《谷》、《果园城记》为代表的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无望村的馆主》,以及长篇小说《结婚》、《马兰》都可谓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的佳构。在各派口诛笔伐的纷争中,相对更为静默的师陀以其渐成于争论、渐形于混乱中的独立的文学观念与艺术触角写就“当代社会和人”,在与时代社会的对话过程中,师陀更是以其“人类的同情者”的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高校基层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并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旨在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需要;是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要求,既具紧迫性,又具重要性,既关乎高校党建工作,又关乎高校学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社会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实现高校的育人使命。校友是高校育人的直接成果,也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外部资源。校友回报母校以及积极参与高校育人的程度,被视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彰显,国内外顶尖大学都高度重视校友参与。一方面,校友是曾经的大学生,他们对学校情况十分熟悉,是大学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校友是大学育人成果在社会的延伸,他们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