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l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既定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新的历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致力于加强大学生队伍的思想政治,为大学生绽放青春魅力、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保驾护航。面对新时代的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也需要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中华传统美德象征着民族心性与人文精神,对于维护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规范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等具有深层次的价值引领与导向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优秀德育文化资源,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华传统美德不但能使大学生在繁荣冗杂的社会环境中,勇挑重担、积极作为,抵制错误思潮入侵,提高道德辨别能力,还能为学生铭记历史责任、提高思想水平、勇挑时代重担提供德育保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道德精神滋养,为全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道德支撑。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观点与方法,以融入为主线,以“以德育人”为核心,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融入。第一章:绪论。阐述融入的时代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作了简要的评述。并对研究的思路、创新点、方法等进行了论述。第二章:具体论述了中华的传统美德。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阐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对其和中华传统道德进行了辨析,并以此为依据,阐述融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可行性为例,包括目标相同、良好载体、中华传统美德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等,从而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对融入现状进行分析。采用问卷和个人访谈的方式,对当前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取得了如融入的主动性加强、融入的创造性转化、融入的实效性显现等成绩,但也指出了当前融入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例如融入的重视程度较低、融入的方式较为简单、融入的实际效果欠佳和融入的内容不够新颖。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融入理念、部分大学生融入的主体性意识比较薄弱、融入工作的体系化水平有待提高等,充分体现了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第四章: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在全面剖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就如何融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即明确融入的基本原则、着力提升融入的体系化水平、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以及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意识等措施以提高融入实效。文章认为,中华传统美德必须与时代发展同向,与社会进程同步,高校应积极开展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者通过对调查研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融入路径的创新实践:即明确融入的基本原则,着力提升融入的体系化水平,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融入的责任意识以及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融入实效,以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入过程中迸发出持续不断的活力。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高校立德树人需要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思政课教师要做一名有情怀的四有好老师,涵育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教育情怀至关重要,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心里要
学位
近年来,教育培训行业在我国呈现出迅速发展的状态,社会市场上也涌现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建议》(下称“双减”),该文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民营教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路径越来越窄,现有的环境下教培行业在未来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与挑战。“双减”政策的落地后,整
学位
教育强则国强,人才兴则民族兴。“匹夫”无责,怎能“兴国”?如何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这是学界和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国家和社会直面的时代课题。目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成效显著。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培养环境的变化,也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势在必行。作者以XXX大学为例,对近年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进行调研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于党的民主政治建设工作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并且特别强调新时代要从党的历史中学习经验,从而更好的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着重强调百年党史的作用和价值,认为历史可以“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党在延安发展的十三年,是我们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我们党发展历程中极为艰苦,取得成就较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救人民,
学位
在高校,思政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与素质提升。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而且还提出了思政课教师的“六要”标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视野要广作为六项基本要求之一,对思
学位
H省Z市“教育云”项目建设的目标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公平的优质教育,并推动学校从重视知识的传承,转向更加重视培养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构建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由于该项目任务繁重,资金需求较大,故Z市政府将PPP模式引入“教育云”项目,这样既发挥了社会资本方在技术、管理以及运营方面的优势,又解决了政府部门资金短缺的困难,还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对本项目社会资本方X
学位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满足不了人民的美好需要。这一矛盾中,更加侧重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即发展要做到平衡和充分。这种矛盾折射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亦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美好的实际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所传授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内容、方法等之间的矛盾。从问题视角看,踏上新征程,需要不断解决这一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育人方式的转变即将传统
学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思政课教师,是指承担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的专兼职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的中坚力量。思政课教师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从政治、情怀、思维、视野、自律和人格六方面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要求(
学位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希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中流砥柱。新时代,中国站在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更加广泛。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好生活的内涵,还应以正确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更应采取正确的态度享受美好生活。新时代大学生如何理解、追求、享受美好生活就反映了其美好的生活观。新时代大学生美好生活观的形成不仅有深厚
学位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解放了东北、西北、华东、中南等地区的各城市,川北区是1949年12月至1952年9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设立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作为中国共产党最后解放的西南区下辖的省级行政区,川北区是国民党在大陆上最后挣扎所依托的一个重要区域。1950年1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如神兵天降,势如破竹,一举摧毁了盘踞在川北区的反动势力,解放了川北区全境并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接管建设川北区的序幕。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