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东北豆稻米品质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东北地区作物籽粒品质对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于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气候变化模拟平台开展大田试验。试验采用OTC裂区设计,主区设置对照a Ta CO2(温度为试验区正常气温,CO2浓度值为400μmol mol-1)、增温e Ta CO2(温度为试验区正常气温值+2℃,CO2浓度值为400μmol mol-1),温度和CO2浓度复合增加e Te CO2(温度为试验区正常气温值+2℃,CO2浓度值为700μmol mol-1);副区为大豆、水稻和玉米三种供试作物。待作物收获后,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籽粒样品中的氮含量,乘以换算系数得蛋白质含量,通过糖的系统测定方法测定籽粒样品中的还原糖、可溶性总糖、淀粉以及粗纤维的含量,通过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籽粒样品中的磷含量,通过火焰光度法测定籽粒样品中的钾含量,通过干灰化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籽粒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通过发芽试验及相关指标测定方法测定籽粒样品的种子活力以及幼苗中的酶活性等指标。根据以上指标获得如下结果。1)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增温2℃显著降低三种作物的蛋白质含量,而增温和增CO2浓度使大豆和水稻籽粒的还原糖、三种作物的可溶性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均降低,但玉米籽粒还原糖升高,水稻和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升高。表明增温可能有利于大豆和水稻籽粒营养品质的提高,但对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有不利影响,而增温和增CO2浓度降低了大豆和水稻两种C3作物的籽粒营养品质,但对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具有有利影响。2)增温增CO2浓度对作物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根据对作物籽粒矿质元素指标变化的分析可知,东北地区作物籽粒中大量元素P和K含量对升温的响应程度较大,微量元素Fe、Zn、Mn和Ca含量的响应较小,而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会减小作物籽粒的元素含量对增温的响应程度。此外,高CO2浓度和高温对大豆籽粒矿质元素具有负效应,玉米籽粒矿质元素具有正效应,而对水稻籽粒矿质元素无显著影响。3)温度增加2℃以及大气CO2浓度由400μmol mol-1升高至700μmol mol-1时,种子活力表现为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和水稻的种子活力分别提高32.21%和81.69%,而大豆的种子活力在增温时提高,增温增CO2浓度时变化虽不明显,但有降低趋势。尽管体积和重量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但是不能作为判断种子发芽能力的直接判断依据。要将作物对温度和CO2浓度的适应性反应同种子24 h浸出液电导率、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合起来,综合判断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变化对种子活力的影响。4)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作物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温度升高2℃,大豆、水稻和玉米幼苗中SOD和POD活性均提高,而大豆幼苗中MDA含量增加18.48%,玉米幼苗中APX活性降低18.11%。增温增CO2浓度时,大豆和水稻幼苗中SOD、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升高,水稻幼苗中APX活性也有提高,玉米幼苗中SOD活性下降,POD活性升高,其他酶活性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此外,种子活力越高,幼苗中的SOD活性越强,而POD活性越弱。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增加对C3作物大豆和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可更好地促进C4作物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综上所述,根据增温2℃对东北地区作物籽粒品质的影响并不能准确阐明我国东北作物籽粒品质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应结合大气CO2浓度与温度的升高对作物籽粒品质的影响进行综合判断。本研究中,增温增CO2浓度会降低东北大豆籽粒品质,水稻籽粒品质也有变劣趋势,但能够提高C4作物玉米籽粒的品质。对于C3作物籽粒品质的劣变,未来或可通过合理增肥来进行缓解。本研究为东北黑土区粮食作物的品质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与保障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太阳辐射减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太阳辐射减弱背景下,如何保障稻麦粮食安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量对稻麦作物生长、生理代谢、产量及品质等方面有何影响,以及通过施肥能否减轻太阳辐射减弱对作物生产的不利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大田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遮阴处理下不同施用量的氮磷钾复合肥、硅肥对稻麦生长、生理特性、干物质积
学位
烟草是我国财政增税的重要来源,地位举足轻重。而河南许昌是烟草主产区之一,以种植面积大、分布广,远销国内外而闻名。近年来,数字农业发展迅猛,作物模型为其核心技术之一,国内外已将作物生长模型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产量预报、田间管理指导以及精准农业等方面,但目前国内烟草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尚属少见。鉴于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优势以及其在国内较少开展,本文利用WOFOST模型开展了烟草气象服务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
学位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细颗粒物的重要组成,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在很长时间内,全国各地都受到了由细颗粒物浓度增长带来的灰霾事件的影响,碳质气溶胶尤其是二次有机碳(SOC)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开展,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均有改善,作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细颗粒物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是雾霾事件频繁发生的区域之一,
学位
为了选出北京地区参考作物蒸散方法的简洁高效的能够代替Penman-Monteith(PM)的方法和探究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长时间序列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采用北京市195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气象数据,采用10种不同经验模型以及2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不同组合方式估算了北京市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并且在北京市大兴区试验站测定了长时间的叶面积指数、产量、土壤水分、产量、耗水量等要素,计算了长时
学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un-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是植物在太阳光照条件下由光合中心发射出的波长在650~860 nm之间的光谱信号。作为光合作用的副产物,它与植物光合作用具有紧密的联系,包含丰富的光合信息,为陆地植被观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陆续生成了多种基于卫星的遥感SIF产品。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
学位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CO2的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稻田是陆地生态系统CH4和N2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占我国耕地总面积达27%,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源和汇。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探究稻田土壤CH4氧化和N2O还原过程,揭示稻田中的温室气体消减规律,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常温稻田(CK)、夜间增温稻田(NW)、常温施硅稻田(Si)、夜间增温
学位
小型水体(面积<1 km~2)数量众多,总面积占全球内陆水体总面积的40%以上。小型水体蒸发在大气的物质和能量收支及局地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天气气候模式中却常常将其忽略,或依据大型水体的理论估算小型水体蒸发,这势必会引起误差。因此,准确观测小型水体蒸发量,并厘清其驱动机制,对于发展天气气候模型和改进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安徽省全椒县一处养殖鱼塘为内陆小型水体的代表,采用涡度相关法观测
学位
黄瓜是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受到高温高湿胁迫的影响,黄瓜生长过程中易发生植株徒长、花芽分化不良、化瓜严重等问题。本研究以“津优101”黄瓜为试材,开展人工环境控制试验。试验设计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持续时间三因素正交试验,昼温/夜温设置32℃/22℃、35/25℃、38℃/28℃和41℃/31℃四个水平;空气相对湿度设置(50±5)%、(70±5)%和(90±5)%三个水平,持续时间设置3、6
学位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源成分谱不仅可以反映颗粒物中的元素浓度及其污染程度,还可以为颗粒物的源解析提供必要的成分数据,是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依据。开放源扬尘(包括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和土壤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物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其携带的有毒金属等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因此不同种类的开放源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污染物来源和健康风险值得研究。本研究在中国东部重点城市南京共采集了多种典型的开放源扬尘,包
学位
为了探明褐飞虱虫源地的水稻物候期变化对中国华南、西南稻区褐飞虱年内首次迁入峰(简称首迁峰)的影响,更好地监测预警中国褐飞虱种群的早期迁入和为害,本文利用中国褐飞虱逐日灯诱数据,统计了2001-2019年中国华南和西南稻区历年褐飞虱最早、平均、最晚首迁峰的发生期,逆推了各首迁峰的迁飞轨迹和主要虫源区;结合同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