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梗阻性黄疸(以下简称梗黄),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胆汁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排泄入肠道,大量胆汁淤积于肝脏,同时破坏胆道结构,使胆汁逆流入血,从而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症侯群。梗黄时肝脏成为最先受损的器官,并最终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
本实验通过结扎离断大鼠胆总管,构建梗黄大鼠模型,检测PPARs、NF-kB和SOD在肝脏中的表达,明确它们与梗黄时肝脏损害的关系及意义,为进一步阐明梗黄时肝脏损害的分子机制,寻找对抗该损害新的治疗途径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sham)7天组、胆道结扎(bile duct ligation,BDL)7天组、假手术19天组和胆道结扎19天组,每组30只。结扎并离断胆总管构建梗黄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分别于第7天和第19天处死,检测血清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肝脏组织行HE病理切片检查明确黄疸及肝损伤情况。肝脏组织匀浆后应用SOD测定试剂盒检测肝脏组织中总SOD和CuZn-SOD活力。通过RT-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检测PPARs在肝脏中的mRNA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PARs及NF-kB在肝脏中的表达。
结论:梗黄大鼠肝脏中,PPARs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受到抑制,且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PPARs可能为SOD及NF-kB的上游关键调控因子,在梗黄肝脏对SOD正性调节表达作用减弱,下调SOD表达,并通过对NF-κB的负性调节作用减弱,加重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炎性反应,导致梗黄时肝脏损害的发生。这可能是梗黄肝脏损害的主要分子调节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