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同之《西圃词说》笺证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同之(1677-1756),山东德州人。田雯之孙,田肇丽之子。田同之是清初至清中期山左诗学、词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田同之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田雯官户部侍郎,是其父田肇丽官至户部江南司郎中,授朝议大夫。同时这个家族也是书香世家,田同之的曾祖母张氏擅诗文,田雯乃当时著名文人,与王士祯、赵执信、曹贞吉等同为山左诗坛的代表人物,田肇丽亦为当时的文人,着有《有怀堂诗文集》等。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燻陶下,田同之既有儒家仕人的淑世情怀,又有承其家学渊源的使命感。其着述颇丰,有《诗竹堂诗》、《二学亭文涘》、《晚香集》、《西圃诗说》、《西圃词说》、《西圃文说》、《西圃丛辨》、《安德明诗选遗》、《幼学续编》、《诗竹堂历代读诗订本》等,且多有传世。  《西圃词说》作于田同之在年老归乡,闭门治学之时,作者将其平生向乐府专家磐折请益或阅读所得的词学观点进行采择、参酌,然后辑而成集,以求除魔外而准正轨。《西圃词说》的词论,多数来自于浙西词派和广陵词人群这两个词人群体,也有的来自于当时着名词论家。因而这部词说,不过分倾斜于任何一家词论,有兼收并蓄、较为客观公正的特点。而在词论的选与不选之间,体现了田同之的词学理论观点和治学特点,这又反映了那个时代,一个普通文人学者的学术生态。《西圃词说》反映了清初至清中期词论风气、美学趣味的转移轨迹,是一部在词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词话作品。  本文将对《西圃词说》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其进行细致的文本梳理:第一,正本清源,探讨词论观点的来龙去脉,恢复其本来面目,呈现出田同之词学观点之师承渊源;第二,整合词论文献,尽可能找到词论中所涉及词句的原始出处,通过梳理呈现其流变;第三,参照具体词作与诗论,尽量贴近词史,对田同之词学理论进行论述。
其他文献
介绍中国版BPA潮流程序接口的地理接线图绘图软件的特点及采用面向对象设计(OOD)方法建立的模型,提出了确保图形的拓扑结构和被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相一致的方法。该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
美国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明信在其文化分期理论的基础上,从方法论角度对现实主义做出的总结,为人们深化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考方式。  詹明信的文
师陀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他的短篇小说,如代表作《果园城记》。这种乡土叙事的“京派”风格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体现了他最典型的个人风格。师陀仅有的6部中
温度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是不容忽视的。分析温度场、研究温度裂缝以及进行温控设计、制定合理的温控防裂措施是工程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以某大体
7月1日,我国石材重镇广东云浮市一张以专门报道区域石材信息的周刊--《云浮日报·石材周刊》创刊。
拉格洛夫、布利克森和扬森是三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北欧女作家。本文结合列斐伏尔与福柯的空间思想、新文化地理学以及空间化写作策略等,解读她们的自传《我的童年记忆:莫尔巴卡
歌诗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学样式,是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诗题中含“歌”字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它们继承了先秦歌诗诗
顾随先生是二十世纪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诗人、学者,其诗词创作得到了时人的肯定,其学术论著亦启迪时贤、滋养后学。正是在长期的教学、创作实践活动加中,顾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
本文主要通过《新人生》、《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来研究“呼愁”对帕慕克创作的影响。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帕慕克用两章来谈论“呼
10-14世纪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相对封闭的历史阶段,大规模中国文化输入的高潮已退去,西方文明的影响尚未到来。日本的汉文传统依然在延续与发展,在此期间产生了大量的日本汉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