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渗透剂对人脑型肌酸激酶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u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的稳定性不仅在发挥其生物功能时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蛋白质工程,包括蛋白质设计,再折叠、贮存和运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肌酸激酶(CK)是研究蛋白质折叠和稳定性的一个理想的模型蛋白。本文应用酶动力学和平衡态方法,研究了海藻糖和氧化三甲胺两种渗透剂对人脑型肌酸激酶(hBBCK)稳定性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   热失活研究显示海藻糖能有效防止hBBCK的热失活和热变性。1.0 M 海藻糖使hBBCK热失活的半失活温度(Tm)升高了4.6℃,活化能由原来的29.7 kJ·mol-1 升高到 41.1 kJ·mol-1。内源荧光光谱研究显示在海藻糖浓度分别为0 M, 0.6 M, 0.8 M和 1.2 M时,hBBCK热变性的表观转变温度(T1/2)相应的从43.0℃上升到 46. 5℃, 47.7℃和 49.9℃。内源荧光和ANS外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海藻糖的疏水作用可能对hBBCK的热稳定性起了重要作用。hBBCK复性动力学实验研究表明海藻糖能有效抑制hBBCK复性时过程中聚集体的形成。   脲变性实验表明海藻糖能抑制脲引起的hBBCK的失活和变性。与肌肉型肌酸激酶一样,人脑型肌酸激酶的脲变性也为四态过程,分别在3.0 M-4.0 M脲和5.0 M-6.0 M脲浓度之间有中间体的出现。内源荧光和荧光相图法表明海藻糖的存在改变了hBBCK脲变性去折叠时的四态过程。海藻糖稳定了hBBCK的中间体结构,延迟了hBBCK脲变性时由去折叠态向中间体的转变过程。   氧化三甲胺作为渗透剂对hBBCK的酶活有抑制作用,脲的存在会加强这种抑制作用;氧化三甲胺能抑制hBBCK的热变性,1.0 M氧化三甲胺使hBBCK的Tm和去折叠自由能分别升高了4.5℃和0.9 kJmol-1;脲增强了hBBCK的热变性过程,而氧化三甲胺的存在减弱了这种作用。在pH 8.0和pH 4.0两种pH条件下,氧化三甲胺都能抑制脲引起的hBBCK的变性。   通过研究上述两种渗透剂对肌酸激酶的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渗透剂稳定CK的机制,为寻找CK在生产应用中的稳定性保护剂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铁路局运输安全和生产会议系统是一个覆盖安全、调度、运输、机务、供电、车辆、工务、电务、客运、货运、营销、收入、价格、信息、建设等所有领域综合、重要的管理系统,本
本论文合成了两组构型不同的线型芴类配体2,7-二(4-吡啶基)芴(DPFE)和V型二苯并呋喃类配体2,8-二(4-吡啶基)二苯并呋喃(BPFP),2,8-二咪唑基二苯并呋喃(BPFI)。引入羧酸配体与过渡金属,自组装构筑了12个配位聚合物。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PXRD)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此外,研究了配合物的光学性质和磁学性质。本论文主要分为如
  中国高速铁路网已经突破2.2 万公里,高铁/客专的管理方式和重点不同于既有的铁路,每条高铁线均途径多个铁路局,运营由高铁公司统一管理,维修则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由铁路局管
会议
本文研究了构建高速铁路客票系统联调联试平台的必要性以及关键技术,平台提供了一整套客票系统模拟环境,主要是基于测试需求开发而成,对测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优化,采用虚拟化
微生物油脂是指由微生物合成并储存在菌体内的甘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与一般的植物油脂相似。长期以来,微生物油脂主要用途为重要油脂(如可可脂)替代品、功能性油脂提供者、植物食用
NO的催化氧化技术(SCO)在烟气净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该技术可将NO部分催化氧化成为N02,然后利用原有的脱硫吸收塔将其有效吸收,转化为硝酸盐,该方法可方便的用于改造现有装置,节省投资,且有望实现脱硫脱硝一体化。同时,提高NO的氧化度也有利于提高低温SCR反应速率。但对于NO催化氧化技术而言,催化剂的制备和研究是关键。目前,锰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脱硝活性高、选择性好等优点,有较高的商业应用价值,
RNA是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它在核酶催化、蛋白质生物合成催化、遗传基因表达与调控等都起到关键作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RNA功能多样性很大程度受其结
在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积极构建多模式公交网络的形势下,很有必要形成实用的多模式公交网络客流分配技术,为公交规划、公交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基础.本文基于超级网络
蜱是一类以吸血为生的体表寄生虫,能传播人及动物许多病原体,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病原体传播媒介,这些病原体微生物包括致病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以及多种螺旋体
随着城市道路两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加,道路两侧出入口的数量不断增长,一方面提高了用地区域的可达性,使得车辆能够更加方便抵达目的地;另一方面,出入口车辆的频繁进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