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25通过调节JA途径介导冬小麦抗寒的分子机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全球栽培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低温限制小麦的分布和产量。小麦按习性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Dn1)是黑龙江省首例能在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栽培品种(可耐-30℃低温,返青率>85%),其强抗寒性得到公认。研究Dn1抗寒分子机制,将为作物遗传改良候选靶基因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中介体亚基(Mediator Complex,MED)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多亚基转录共激活因子,参与多种激素信号调控和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茉莉酸(JA),调节植物免疫、发育和非生物胁迫。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Dn1的强抗寒性与JA信号途径有关,JA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的转录因子MYC2正调控冬小麦的抗寒性,JA参与了低温胁迫下Dn1的ICE-CBF途径,提高了COR基因(cold-regulated)的表达。拟南芥MYC2的转录受MED25的精细调控,MED25参与冷驯化诱导的抗冻性尚未见报道;对Dn1的TaMED25启动子区分析发现其含有低温响应元件。那么TaMED25是否参与冬小麦JA信号介导的抗寒性?本研究旨在探讨TaMED25调控Dn1抗寒性的分子机制:利用生信分析对TaMED25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特性、同源进化、启动子元件进行预测;检测低温胁迫下Dn1分蘖节及叶片TaMED25的表达量及对外源激素MeJA、SA、ABA的响应;获得过表达TaMED25基因拟南芥纯合植株,并进行抗寒表型鉴定及生物学功能验证;对TaMED25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利用酵母双杂、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验证TaMED25与TaJAZ7、TaMYC2和TaICE41蛋白互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MED25(Traes CS5D02G184100)基因全长为3012 bp,编码830个氨基酸,位于小麦基因组5D染色体:285546577-285556215上;蛋白分子质量为8.8574k Da,PI为8.34,为不稳定疏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为无规卷曲型和α-螺旋;亚细胞定位预测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与大麦聚为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TaMED25启动子区含有低温响应元件、JA响应元件。(2)TaMED25表达响应低温胁迫,Dn1分蘖节和叶片中TaMED25的相对表达量,-25℃下分别是5℃下的2.6倍和18倍;TaMED25的表达响应MeJA、ABA、SA处理,激素处理下Dn1分蘖节和叶片的TaMED25相对表达量在-25℃均达到最大值。(3)克隆TaMED25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pCAMBIA230035Su-TaMED25,遗传转化拟南芥获得T3代纯合植株,将野生型WT、过表达OE-TaMED25和突变体ber6种子培养在含(不含)20μM MeJA的1/2MS培养基中,发现培养在对照培养基中各株系的主根长相近;而培养在含MeJA的培养基中,WT、OE-TaMED25植株的主根长被强烈抑制,长度约为对照组的一半,而ber6的根长对MeJA不敏感,约为WT、OE-TaMED25植株根长的1.87倍。结果表明,过表达TaMED25的拟南芥植株主根长对MeJA敏感。(4)TaMED25抗寒功能鉴定对WT、OE-TaMED25和ber6抗寒表型观察发现,经4℃冷驯化3 d、-10℃处理2 h后恢复培养,OE-TaMED25植株叶片由鲜绿逐渐变深、恢复后又变鲜绿,恢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而WT叶片变黄,ber6突变体叶片萎蔫甚至死亡。对各株系抗寒生理和分子检测发现,过表达TaMED25提高了拟南芥在-10℃下的冷冻耐受性;降低了拟南芥植株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2O2含量和O2-含量,提高了脯氨酸含量;提高了拟南芥CBF抗寒途径下游冷响应基因COR15A、COR47A、KIN1和RD29A的相对表达量。(5)TaMED25蛋白亚细胞定位:构建重组质粒pCAMBIA2300-TaMED25-EGFP,瞬时转化烟草,在细胞核内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表明TaMED25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6)酵母双杂法验证TaMED25与TaJAZ7、TaMYC2和TaICE41存在物理互作构建pGBKT7-TaMED25、pGADT7-TaJAZ7、pGADT7-TaMYC2和pGADT7-TaICE41载体。与pGADT7-T、pGBKT7-T共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在SD/-Trp-Leu二缺和SD/-Trp-His-Leu-Ade四缺培养基上培养,发现TaMED25蛋白与TaJAZ7、TaMYC2和TaICE41蛋白存在体外相互作用。(7)双分子荧光互补法验证TaMED25与TaJAZ7、TaMYC2和TaICE41存在物理互作构建TaMED25-GFPN、TaJAZ7-GFPC、TaMYC2-GFPC和TaICE41-GFPC载体,与N-GFP、C-GFP载体瞬时共转化烟草细胞,发现TaMED25与TaJAZ7、TaMYC2和TaICE41均存在体内相互作用。综上表明,TaMED25通过参与JA信号转导途径介导了低温胁迫下CBF抗寒途径。
其他文献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主要组成成分。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一直积极推动碳减排工作,在应对气候展现出负责任大国担当,2020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明晰区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探索区域
学位
随着汽车电子、LED/LCD驱动器和电源管理芯片等高压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强静电干扰已成为影响芯片内部电路稳定工作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设计适用于高压的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器件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重点是高压工作环境下的片上ESD防护器件。传统的双向可控硅(Dual-Directional SCR,DDSCR)以及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a
学位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可以授粉、产蜜、药用,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及应用价值。乳酸菌作为蜜蜂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在抵御病原菌、调节新陈代谢、抵抗极端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蜜蜂肠道内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将分离到的398个菌株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蜜蜂肠道内乳酸菌的多样性。通过16S r RNA和phe S基因序列分析,对乳酸菌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发现5个乳酸菌潜在新种,采用细菌多相鉴定手段(表
学位
小麦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严重限制着小麦等作物的种植产量及品质。东农冬麦1号(Dn1)作为首例能在高寒地区(-30°C)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品种,其体内存在丰富的抗寒基因资源。脱落酸(ABA)是常见的参与逆境胁迫的激素信号,多数b ZIP(basic leucine zippers)转录因子存在于ABA信号通路中,该家族基因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和对逆境的响应。本研究对小麦中TabZI
学位
目前对于个人信贷科学精准审批是各大银行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的主要关注点,这关系到最后的贷款收回情况。所以也必定要求各大金融贷款机构能够获得一套关于个人贷款违约情况的可靠的指标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并能够挖掘用户潜在信息,自动识别用户借贷行为的贷款风险预测模型体系。经典可靠的贷款违约预测模型有基于XGBoost的分类模型,该模型的特征筛选方法一般都会使用特征工程与IV值(特征变量的预测能力)方法进行
学位
信用风险已成为了国内外许多投资人、企业、政府金融监管组织所要面对的重要风险。将量化的互联网财经新闻引入对信用风险的研究中,对挖掘企业潜在价值信息和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各行业均具有其行业特色,进行文本挖掘时选择某一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更为科学合理。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因此研究上市制造业的信用风险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沪深主板A股上市
学位
多毛番茄(Solanum habrochaites)是茄科茄属,相比于栽培番茄具有更强抗冷性。多毛番茄作为番茄野生近缘种是较好的抗源,深入研究野生种的抗性特点,在育种中有重要作用。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CDPKs or CPKs)是植物特有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型蛋白激酶,在钙信号的感知与解码中发挥重要作用,CDPK是多基因家族,CDP
学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范围内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低温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我国黑龙江省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平均最低温度可达-30℃,严重限制了小麦的推广种植。东农冬麦1号(Dn1)是东北农业大学研发的首例可以适应低温生长的强抗寒性冬小麦品种,其返青率可达85%以上,对其抗寒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两年三熟的栽培模式扩大冬小麦
学位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等待官移植的人数快速增加,需要的器官日渐短缺,异种移植能为器官移植提供稳定的移植物来源,但同时存在某些特殊病原体如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ERV)跨物种传播的风险。猪繁育速度快,在遗传背景、解剖学特征、生理病理学、营养代谢等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已成为得到广泛认可的异种移植器官移植供体。大多数动物所带有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都可以通过微生物学
学位
氨气是畜禽生产中的首要环境污染物,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集约化养殖模式会导致冬季密闭畜舍内氨气浓度超标。过量氨气会危害人类健康并影响动物福利水平。猪是重要的农业经济动物,也是比较医学研究中理想动物模型。尽管目前关于氨气毒理学效应的研究较为广泛,但尚未有报道证实氨气中毒引起“微生物-肠-脑”轴失衡的分子机制。“微生物-肠-脑”轴参与免疫调节、神经交流等多项生理活动。有机硒作为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于氨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