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西贡小姐》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2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以音乐剧的创作背景为引子结合戏剧结构进行综合表述,在戏剧结构这一节次中,有效提取出两个心理冲突、四次情感宣泄、六个戏剧冲突,以唱段为切入点将整部作品的戏剧结构进行归纳以之为第一章。围绕本文的研究主体“音乐剧《西贡小姐》中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笔者将重心放在了第二章,并通过两大节——一、主要人物音乐形象中的“旋律与节奏分析”;二、主要人物音乐形象中的“和声与配器分析”予以详细的阐释。在阐释过程中,笔者立足表现主要人物音乐形象的唱段,分别在旋律线条走向、旋律动机、核心音程、与剧诗的配合四点上结构旋律的分析;在节拍及其变化、节奏进行及其变化、节奏密度与力度、与剧诗的配合四个方面结构节奏的分析,以上组合成为第二章的第一节。而第二节的和声分析则由调式、调性的变化;开头、高潮、结束句的和声设计;与剧诗的配合三点连缀而成。总体乐器音色的进行、配器对剧诗表达的意义则是配器分析的两大主要切入点。这样笔者通过对旋律、节奏、和声、配器自身的分析以及各自与剧诗的关系完成了对人物音乐形象的自身定位。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些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就有在总体音乐剧语境中把握表现人物音乐形象的唱段的必要,于是乎,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笔者又对其进行了整体定位。如果说第二章是对人物音乐形象的微观分析的话,那么第一章“《西贡小姐》创作及戏剧结构”则属于宏观分析的领域,第三“表现主要人物音乐形象唱段的引入与结束机制”、四章“辅助表现主要人物音乐形象的非音乐元素”则是在中观领域需要解决的命题。第三章的设立是本文的一大创新,其中“唱段引入机制”、“唱段结束机制”两组概念也是由笔者首次在音乐文献中提出的——当然这它们的诞生是为了音乐剧分析方便的需要而非哗众取宠的摆设。第四章是在导师宋莉莉教授的倡议下设立的(导师敏锐的学术眼光是本文得以进一步完善的重要砝码),共由三部分组成:英语为主体的英、法、越语混合使用;前卫的舞台设计与灯光调度;气势磅礴的演出道具。
其他文献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代表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建构之初,就秉承着一种解放意识。他致力于通过有效的社会批判重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人工采摘棉花,费时、费力。现有的机械化采摘设备,价格昂贵且适应能力差,大范围的机械化采摘难以推广。针对这种现状开发廉价、高效的智能型采摘设备,对于实现棉花采摘自动化具有
在所谓"前清遗老"中,有相当一批文学才能卓著者,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及"一代有一代文学"观念的束缚,白话文运动中"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贬斥,他们被视作"殷顽",斥为反动
在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
影视人类学影响下的客家题材纪录片创作,既能检讨现有客家叙述中侧重于宏大叙事的不足,对客家文化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也能对客家文化的传承产生良性激励。纪录片《玉扣纸》《老族
歌剧《伤逝》与《原野》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优秀作品,两者都诞生于我国歌剧创作的复苏与创新阶段,它们的取材及表现的主题与之前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将剧中主人公的爱情故
结合广西地区桑叶种植和人工采摘情况,为实现桑叶采摘机械化,研制了一款桑叶采摘机,利用螺旋式提升结构完成桑叶采摘过程。采用Pro/Engineer软件,对螺旋式桑叶采摘机的桑枝拨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归纳分析法等方法 ,对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结果对北京邮电大学以及普通高校的学生开展课余
为优化花生收获机挖掘装置的性能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采用UG软件建立挖掘铲和立刀杆的实体模型并利用其高级仿真功能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通过简化模拟挖掘装置的工作状
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的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已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时尚潮流。蜡染冰纹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遗存,在贵州悠久的民族蜡染文化元素中被视为蜡染艺术的灵魂。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