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材白花蛇舌草、五味子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ov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药物由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类人群的重视。但是由于天然药物存在成分复杂且作用机理不明确等弊端,使得天然药物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对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及活性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超滤质谱法等,研究了白花蛇舌草和五味子中有效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探讨了白花蛇舌草和五味子中有效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并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证明了白花蛇舌草和五味子具有潜在的抗II型糖尿病活性。研究结果如下:采用高
其他文献
本论文包括两部分,怒江红山茶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一章)和山茶属植物中三萜及皂苷类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第二章)。怒江红山茶(Camellia saluenensis Stapf ex Bean)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云南省各地。为了阐明怒江红山茶的化学成分,运用多种分离技术(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和HPLC等),并结合现代波谱学方
学位
中药质量评价是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药用资源质量安全可控有利于药材品质从源头上得到保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技术已成为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药用资源特有属性依赖于所含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及生物活性物质种类的多样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品质具有差异。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基于对物质群整体作用的认识,能较充分反映复杂混合体系特征性成分种类及含量的整体状况,在药用资源产地鉴
学位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土鳖虫的化学成分及其治疗多囊肾(PKD)的功效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二部分对僵蚕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三部分对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使用正相和反相色谱法,从土鳖虫(Woodlouse)70%丙酮水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纯化了1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
学位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简称肾癌,是泌尿系统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占到成人全身恶性肿瘤的2-3%,并且每年都在以3-4%的速度上升。在男性癌症中,肾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七;在女性的癌症中,肾癌的发病率排名第九,而且患者中,年轻人占的比例越来越多。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肾癌大约为20多万例,其中死于肾癌的大约有10万例以上。当患者诊断明确时,约30%已发生肿瘤
学位
凹顶藻属(Laurencia)海藻系红藻门,红藻纲,仙菜目,松节藻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低潮线附近及深海区,全球约135种,其中我国海域已查明的有31种。凹顶藻属海藻富含结构新颖并具显著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次级代谢产物按结构类型可分为C15乙酸原类、倍半萜、二萜、三萜、生物碱及甾体等六种类型,其中倍半萜和C15乙酸原类最为常见,该两类分子以卤代著称,并具有显著的抗菌、杀虫和细胞毒
学位
茯苓是一种药食兼用真菌,其主要成分为p-茯苓聚糖((C6H10O5)n),约占干燥茯苓的93%。研究表明β-茯苓聚糖是一类含有少量β-(1→6)葡聚糖支链的β-(1→3)-D-葡聚糖,分子结构结合紧密,水溶性较差,生物活性较低。采用羧甲基化结构修饰技术和新型多糖降解技术,可以将茯苓多糖转化为生物利用率高的活性多糖,是茯苓及其多糖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本课题以辐照辅助羧甲基化改性及辐照辅助木聚糖酶解茯
学位
桑椹为荨麻目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L.)的果实,其药用价值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即桑椹味甘,性微寒,能生津,有滋阴补血、安魂镇神之效。我国已将桑椹列为“药食同源”食材之一。据统计,我国2014年桑园面积为82.8万公顷,作为桑树的果实,桑椹资源的丰富可见一斑,但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桑椹的主要用途是加工成桑果酒、桑果醋。经过文献调研,除了对桑果酒、桑果醋的制备工艺外,研究者对桑
学位
通过对课题组近年来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发现高圣草素具有良好的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泽泻醇B-23-乙酸酯具有显著地肺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对这两种天然产物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活性研究。氧化应激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发多种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肾病等的主要因素。氧化应激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和氧化因素—如活性氧(ROS)之间的失衡所致。应对氧化应激引起的氧化损伤的有效方法
学位
本文采用常规的硅胶柱色谱、C18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两种药用植物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和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获得化合物31个,其中新化合物9个,综合利用NMR,MS, UV和IR等波谱学技术鉴定了所得化合
学位
本文研究苦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以267nm为检测波长,并计算其含量。结果表明苦菜不同部位维生素C的变化规律为4月份花>叶>茎>根、5~7月份花>叶>根>茎,4月份苦菜叶维生素C含量较高,5月份苦菜花维生素C含量较高;研究苦菜中黄酮的提取方法和黄酮含量随生长月份、部位的变化关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提取黄酮的最佳试验方案,所选取的3个提取因素的主次关系为,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