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选调省工作研究--以山东省“两选并行”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风云诡谲的国际环境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党和国家对于干部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兴旺的关键就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这在为新时代的选调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的同时亦指明了其发展方向。
  选调生是各级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的简称,选调生进入基层政府机关工作,并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及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员人选重点培养。通过梳理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选调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可以发现这一工作正在“变与不变”中探索前行,不变的是国家对于选调生工作一直以来的高度重视,变动则在于对选调生工作“选、用、育、留”全流程的逐步调整与修正。
  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全国范围内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始面向重点高校定向招录选调生,定向选调生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也大多从最早的定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录扩展到如今定向数十所双一流高校招录,这是近几年各地选调生工作最大的特色。山东省在2017年开始面向部分重点高校开展定向选调生工作,于2018年将选调大学生村官工作调整为常规选调生工作。自此,山东省选调生工作形成了定向选调生与常规选调生“两选并行”的发展路径,这一调整至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山东省“两选并行”为例,对选调生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为此,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及个体访谈,结合历年来选调生工作文件及研究成果,挖掘出山东省选调生“两选并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即在选调生制度设计层面体现为政策调整较频繁、供需两侧难匹配,在选调生工作开展层面体现为培养机制不完善、管理模式同质化、晋升触及天花板,在选调生层面体现为选调生难以真正融入基层、实践能力缺位,在在校生层面体现为对基层认知不全面、对选调生工作认知不到位;其成因是在选调生制度设计层面体现为制度设计存在短视效应、招录体系存在纰漏,在选调生工作开展层面体现为缺乏对选调生的合理定位、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名校倾向、基层政治生态较为复杂、常规与定向选调生管理失衡,在选调生层面体现为自我定位过高、在基层工作与生活压力较大,在高校层面体现为党政机关实习实践入口较窄、选调生政策宣贯力度不强。
  基于选调生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优化选调生制度供给、提高选调生工作效能、增强选调生内驱力、把好高校源头关四个层面的对策建议。通过对选调生工作的分析与探索,旨在为选调生工作发展贡献力量,亦为有志于报考选调生的高校学子提供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率突飞猛进,城市规模也在“摊大饼”式的迅速扩张,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征地后的农民被集中安置到一个社区,由此产生了新的社区——“村转居”社区和新的居民——“失地农民”。失地老人作为失地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活方式、居住环境在征地后发生了改变,他们面临“村转居”条件下新的生活需求,进而对城市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调查
学位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具有政治统治与社会管理职能,作为治理体系的价值赋能,网格化治理契合社会分权、部门整合、协同共治,是一种理念叠加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大数据运用、信息化发展,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正遭遇价值偏移与表面治理的问题质疑。究其根本在于,网格化治理是关于治理工具、权力运行、官民关系、政社合作的复合型题域,部分最优不一定能实现“帕累托最优”,同时由于国家逻辑与地方治理的利益冲突易造成国家理念失
乡村环境治理作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村民、企业、环保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加强和改善乡村环境治理的关键在于优化治理结构,构建良好的多元主体互动关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社会互动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策略,通过对苏州市相城区北桥镇S村环境治理经验的深入调查,在厘清乡村环境治理行动中多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场域,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社会的流动性增强,城市社区中出现了许多外来人口,他们也是社区的主人,是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但是在现实生活却常常被排斥在社区治理体系之外,参与社区治理的状况很不理想,严重阻碍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外
学位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以S市C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为研究对象,以社会资本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个案研究
学位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文化振兴是党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持续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变了传统政府垄断供给的局面,市场、社会、公民个人这些非政府的社会力量也在逐步地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去。在这一背景下,从多元治理主体参与供给的视角,研究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
学位
政治精英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精英的能力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国家关注的重点从经济绩效转向综合治理绩效。政治精英的能力决定了政府治理绩效水平的高低。如何选拔出符合国家治理要求的政治精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关于政治精英晋升的研究方兴未艾,经济绩效与政治精英晋
学位
“放管服”改革是我国关于政府职能优化与治理能力提升的自我革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落实情况会直接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成效。政商关系作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对关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表现为政治与经济、政府与企业以及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的关系,因此政商关系的走向会从多个层面关系到政治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风气。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
当今社会的风险型特征越发凸显,以自然灾害为典型的公共突发事件破坏性大且无法避免,对人类社会的应灾承灾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政府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守护者和捍卫者,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公共职能,其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成为检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仅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综合事务管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公共
学位
教育是百年大计,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又关系到个人成长。近年来随着城市步伐的加快,城市中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入学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中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体系也面临挑战。义务教育学位属于一种义务教育资源,它更为具体化、客观化,能直接反映出义务教育资源中的供需关系,而实现学位资源的供需平衡是义务教育供给体系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撑。  本文从义务教育学位供需出发,围绕着义务教育生产与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