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感觉观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ei8133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觉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贯彻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体现。马克思对于感觉的起源及其根本特征、感觉在私有制条件下为什么会发生异化、如何扬弃感觉的异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理解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马克思的感觉观是在批判性地吸收和改造西方哲学史上的各种感觉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对于古希腊原子论派、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等的代表人物的感觉观都有着全面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成分。但是马克思也深刻地指出,这些感觉观都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感觉,因此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马克思的感觉观正是在克服这些缺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始终坚持对于感觉的实践性理解。在他看来,人的属人的感觉并不是某种天赋的或先验的能力,而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感觉能力和感觉内容会受到对象化活动本身的制约。正是对象化活动本身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决定了人的感觉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人的感觉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对人的感觉的实践起源和社会历史性的揭示,对于理解他的感觉异化说和感觉解放说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意义。在马克思看来,正是由于感觉会受到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导致了它在私有制条件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发生了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属己的、丰富多样的感觉为那种单纯“拥有的感觉”所替代。这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中包括资本家和工人在内的所有人的感觉都变得日益非人化和贫困化,人的感觉能力和感觉内容都被物所奴役,而且其丰富多样性也日益消失了。为了扬弃感觉的这种非人化和贫困化的异化,马克思提出了他的感觉解放理论。在他看来,要真正扬弃感觉的异化、实现感觉的解放,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并进而走向共产主义。只有在这种公有制条件下,人的感觉才能真正摆脱物的奴役,才能真正成为属己的、丰富多样的感觉。而感觉的这种解放也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扬弃感觉的异化、实现感觉的解放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的感觉观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予当今社会以深刻的启示。从马克思感觉观诞生起直到今天,它就一直受到许多人的批评和攻击,但这些批评大多是站不住脚的。与此同时,它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并为许多后世哲学家、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们所继承。另外,马克思的感觉观对于我们今天克服消费至上主义、保护自然环境等都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和吸收。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人们对于电力系统所关注的重点即为供电的可靠性,因此,我们必须从配
动车组高强度螺栓实物质量分析,从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等方面检测,对动车组高强度螺栓原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水平有了深入的了解。结果表明,动车组高强度螺栓采用欧盟E
现如今,我国的公安边防部队中的各支队级单位已经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已经建立起了具备较高规范性以及合理性的财务管理模式,以求对各种类型的财务资
世界正朝着一个大数据时代发展,信息数据化给各个生产发展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与研究领域发展中的关键要素。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力企业面临着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高中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做好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养成教育是其中关键一环。我们要在正确把握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喜爱通过做运动来舒缓压力,运动损伤的肱骨外上髁炎有逐渐增加的动态。近年来,随着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率的增高,临床治疗和医学科研对肱骨外上髁炎研究的不断精进,人们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疾病特点、病因病机愈加了解深入。尽管临床对于网球肘治疗方法不断的翻新改进,但是往往肱骨外上髁炎容易复发,临床难以治愈,甚至形成顽固性的网球肘。现代医学的治疗主要采用激素封闭疗法
这是一张62年前在延安拍摄的照片,依然保存得很好,没变成灰黄色调。留下这帧照片,实在不易。彼时,我们延安鲁迅文学艺术院上上下下800多人,谁也没有一台照相机,其他机关、学校、军
作为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永久课题,公平问题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向深入,社会发生深刻剧烈的转型,公平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
绘画艺术既是一种语言符号 ,又是一种生命符号。绘画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自我生命复归宇宙的生命精神。本文试图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对绘画艺术的形态学特征作形而上的审美思考
新课改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评价观念与方法等各个方面,对广大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高师院校如何应对这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