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文学作品的翻译,就是将一部文学作品翻译成本国读者可以阅读的作品。翻译是一种将一门外语中所想表达的思想翻译成本国语言的行为。翻译讲究信、达、雅,其本质并非单纯的单词替换,翻译的作用是要将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以及思想通过本国语言传达给读者。由于文学既是文化的一个环节也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故而不了解他国文化的译者势必无法掌握其文学作品的精髓。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理解为文化的传达与翻译,优秀的翻译作品不应该仅是用贫乏的语言对原作所进行的阐述,而应该是运用本国文化圈的语言对原作所进行的新演绎,以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异国文化。《哥儿》(《少爷》)是夏目漱石早期所作的长篇小说,后经笔者调查,其所有中文译本中最早被中国读者所接触到便是1932年张克标的译本,此后亦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译本。《哥儿》这部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日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如:俏皮话、谚语、熟语、拟声拟态词等,而这些都是能够引起日本人共鸣的表达方式,所以笔者认为此作品可以作为研究日本文化的良好资料。本论文选取不同时期翻译家的不同译本,就各时期不同作者的翻译技巧进行研究,并探明不同的翻译手法。翻译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本论文则着眼于中日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从文本中摘录出具体的示例,并通过对这些示例的分析,来探讨各位翻译家如何处理由中日语言表达特征所产生的文化差异。本论文的中文译本分别为:1932年张克标译本(上海开明书店),1959年开西译本(国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刘振瀛译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同时亦引入了1922年umejisasaki的英语译本(Tuttle Publishing)。不同译本各有千秋,本论文将在参照英语译本的同时,研究文学翻译中的文化传达问题。俏皮话是日本文化的精髓,所以在翻译时若不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便无法真正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也无法把握原文的意思,就更无法进行文化的传达了。同样,惯用句是日本人经过长年累月积淀下来的文化隗宝,若不对日本的风土人情进行深入的理解,惯用句的翻译和其背后的文化传达则成了无稽之谈。拟声拟态词也不例外,拟声拟态词可以说是日本人内心的写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文化,纵使说拟声拟态词是日本文化的缩影也不为过。由于拟声拟态词中有很多中文所不包含的表达形式,因此对拟声拟态词单纯的进行生搬硬套是不可行的,那么如何将中文所不包含的表达形式从日语翻译成中文便成了翻译的难点。简而言之,不对日本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拟声拟态词的翻译则是纸上谈兵。因此只有对对方国家的文化深入的剖析,才能做到翻译上的信、达、雅。本论文就俏皮话、惯用句、拟声拟态词的翻译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节就翻译的定义、翻译的种类等翻译理论进行了介绍。在第二章节中,笔者首先对夏目漱石作品概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随后,就夏目漱石中篇小说代表作《哥儿》以及译本的选择理由进行了阐述。第三章则是在对拟声拟态词、俏皮话、惯用句的定义进行适当介绍后,通过译文实例对翻译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