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跨层次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mon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常态下,创新成为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企业一直致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作为组织创新创造的微观基础,员工及其创造力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有关如何提高员工创造力的研究成为近些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绩效工作系统能够对组织及个体产生显著影响,但有关其与员工创造力间关系的研究却不多见,尤其是对二者间作用机制的探索,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动态竞争下,组织学习及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已获得理论界及实践界的普遍认可,其中组织学习被视为是链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输入与输出的关键过程机制,但仍需实证检验。同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强调权变因素的作用,战略柔性作为企业在动态竞争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可否对人力资源实践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这些问题都急待解答。因此我们根据组织学习理论,探究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及组织学习在其中所起的过程机制,并将战略柔性纳入模型,检验战略柔性在模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中国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主管—下属”配对形式的问卷调查,共收集了70家企业345名员工的有效问卷。采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高绩效工作系统、组织学习、员工创造力及战略柔性的效度进行检验,并运用多层线性回归(HLM)的方法,通过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正向影响;(2)组织学习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起中介作用;(3)企业的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资源柔性/协调柔性越高,高绩效工作系统对组织学习的正向作用越强,反之相反;(4)进一步地,企业的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在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资源柔性/协调柔性越高,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越强,反之相反。
其他文献
中国国土开发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带无论从地理位置、经济实力、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看均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七五”计划以后,东部沿海成为中国重点
煤矿软岩巷道支护中,全封闭U型钢支架应用广泛。巷道实际支护过程中,由于全封闭U型钢支架承载力计算值误差大,导致U型钢支架的承载力值与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压力不匹配,常常发生支架承载结构失稳破坏的现象。本文建立全封闭U型钢支架力学模型,将架腿和顶梁、底拱相互关联,确定全封闭U型钢支架在外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的公式,提高全封闭马蹄形及直腿半圆拱U型钢支架的承载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以更好地指导U型钢支
当前,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入运用,在推进生产力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数据丢失、隐私泄露、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运用,我国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网络安全水平亟待提升,由于互联网安全市场需求的日益升级,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网络安全类公司的成长遇到了极大的机会。网络安全产品生产提供商如何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等各环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提
4月4日,随着公交清明专线一号线末班车平安抵达博物馆站,合肥公交集团2016年清明节客运工作画上了句号。4月2日至4日期间,集团公司4条清明专线累计发车500余车次,平安运送乘客约3
数字电视对于人们生活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其快速的发展趋势不但丰富了大众的生活,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电视产业的前进发展。目前,数字电视在有线传输、无线传输以及卫星传输中
5月7日,随着商丘公交公司第三座充电站的送电成功,河南境内最大的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站正式建成投运。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开始了正式参与国际邮政公约的步伐。国际邮政公约的发展与各方对中国加入国际邮政公约的期待是促使其参与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国内,自晚清就已经产生通过参与邮政公约实现统一邮政主权的愿望,并进行了邮政立法的相关尝试与努力,这也是民国北京政府初期参与邮政公约的重要背景。此外,北京政府前期各界对于加入国际邮政公约后,提高国际地位,融入国际社会充满期待,这也构成了其参与的另一背景。民国北京政
2月23日下午,集团公司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在集团七楼多功能厅召开。集团领导班子、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层后备管理人员约18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集团党委副
本文从生产力环境的角度,探讨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条件。认为,社会产品的实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条件;人均实现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