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最重要、最基本的莫过于土地资源。农用地利用由外延式的粗放利用向内涵式的集约利用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的必然选择。但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并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随着农用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一些粗放用地方式的长期存在,使得农用地利用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显。而在传统的农用地利用成本分析中,只将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物质投入作为成本考虑,没有将农用地利用的资源环境代价纳入核算范围之内,这扭曲了农用地利用的真实成本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另外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农用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地区内各农用地利用类型也具有不同的集约化水平,因而对资源环境影响的层面与程度也各不相同。可见为了正确认识农用地利用的成本问题,推进农用地集约利用的良性发展就需要对不同集约化水平下农用地利用社会成本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核算。
本文以农用地利用的社会成本分析为研究内容,以农用地利用的资源环境代价货币化反映为目标建立了农用地利用社会成本分析的理论框架及社会成本核算的方法体系与程序。得出农用地利用的社会成本可以通过社会成本加以反映,包括三个部分,即生产成本、使用者成本和环境成本。并确认了环境成本的构成及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集约化水平农用地利用类型的选择与环境因素确定原则与方法,提出了对农用地利用环境要素在时间维和空间维上的综合考虑及其核算边界、核算项目的合理界定与划分是社会成本核算的基础和难点,对不同成本核算的方法选择是决定核算准确性关键所在。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沈阳市不同集约化水平下的灌溉水田、平地旱田、坡耕地、梯田、保护地蔬菜等13种农用地利用类型为例进行了农用地利用社会成本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