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E弹活性内芯配方与弹体结构设计及毁伤机理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jun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ELE弹(Penetrator with Enhanced Lateral Effect,横向效应增强型弹丸)作为一种新型穿甲战斗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弹丸壳体和内芯材料性质的差异将弹体部分轴向动能转化为破片径向动能,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穿甲弹后效不足的问题。活性材料(以金属/聚合物的混合物类型为例)是一种新型含能材料,在常态下十分钝感,但在高速冲击加载下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远大于其本身的动能。为了提高PELE弹的综合毁伤威力,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以及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将活性材料应用于PELE弹内芯的可行性,并对活性内芯PELE弹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对活性内芯PELE弹的毁伤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全面分析了常见氟聚物和(类)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由此确定了活性内芯的主要基元的初选范围。根据各基元组分之间的化学反应特点,设计出了6种活性材料配方。基于不同类型力学性能试验对试样尺寸的要求,确定了不同的烧结工艺,得到了力学性能较好的试样。(2)对6种活性材料配方开展了释能能力的定性测试试验和定量测试试验,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出释能能力最佳的活性材料配方为PTFE/Al/Si。对PTFE/Al/Si开展了准静态力学性能试验和动态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PTFE/Al/Si活性材料配方的基本力学性能参数,构建了同时考虑应变硬化效应、应变率硬化效应以及温度软化效应的烧结PTFE/Al/Si活性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模型。(3)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PELE弹的侵彻穿靶过程,通过在Autodyn有限元软件中添加断裂软化算法和随机失效算法对现有数值仿真方法进行了改进。除了从改变PELE弹内芯来提高PELE弹综合毁伤威力外,本文还从改变弹体的结构外形和外壳体组合类型两个方面设计了两种新型PELE弹,即:截锥形PELE弹和分段式PELE弹。基于改进的数值仿真算法,将两种新型PELE弹与传统PELE弹的综合毁伤威力(侵彻能力和破片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新型PELE弹的综合毁伤威力均优于传统PELE弹,并且截锥形PELE弹比较适合侵彻单层厚靶板,而分段式PELE弹则更适合侵彻多层间隔薄靶板。(4)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破片径向飞散速度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破片径向飞散动能的能量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外壳体自身的轴向动能、内芯材料因泊松效应对壳体产生的径向压缩势能、活性内芯材料发生反应释能的化学能。基于数值仿真,得到了PELE弹内芯沿轴线的压力分布近似呈指数衰减。利用Autodyn有限元软件内嵌的Powder Burn状态方程,对活性内芯PELE弹和传统PELE弹的侵彻能力和破片效应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活性内芯PELE弹的综合毁伤威力优于传统PELE弹。综上所述,本文从活性材料配方设计、制备与烧结工艺、释能能力和力学性能研究、仿真算法改进、新型弹体结构设计、毁伤机理分析、活性内芯弹丸数值仿真等7个方面对活性内芯PELE弹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对于高效毁伤PELE弹的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关结论和研究成果丰富了人们对活性材料释能机理及其工程应用的认识。
其他文献
复共线性问题是指回归模型中的自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类问题,普遍存在于以非实验数据为主体的自然科学领域中,如:大地测量学、经济学、医学、生物学、大气科学以及武器装备试验鉴定等领域。由于复共线性的存在会导致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估计失真或难以准确估计,因此,研究发展复共线性情况下的回归模型诊断与度量,以及相应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是实现高精度参数估计和复共线性模型应用的前提与关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
气液同轴离心式喷嘴被广泛应用于低温无毒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中,但此类喷嘴在特定的结构和工况下容易发生自激振荡现象,而自激振荡有可能会诱发不稳定燃烧。目前对自激振荡特性及产生机理的认识还不透彻,自激振荡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更是匮乏。本文借助试验、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手段,以液体中心式气液同轴收口型和敞口型离心式喷嘴为研究对象,对自激振荡过程、产生机理、关键工作/结构参数的影响以及喷雾燃烧动态特性进行了
论文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方法,面向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围绕微小通道内的相变传热过程开展研究。论文发现了微小通道相变传热的三种压力振荡类型,阐明了水相变传热过程中泡状/环状周期性变化的流型与振荡频率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液氮在微小通道中亚临界压力下的相变传热机理,提出了基于实验数据的相变传热修正关系式,阐明了液氮低温系统管路中的自维持振荡是一种热力型不稳定流动现象;建立了亚临界相变传热一维计
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在大气层中以高速(马赫数大于3)飞行时,光学成像窗口附近严重的气动加热不仅会使目标红外信号被淹没,甚至会导致成像窗口损坏。作为一种常用隔热手段,超声速冷却气膜可以有效隔离外部高温主流对窗口的加热作用。只是,冷却气膜和光学窗口外部主流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包含激波、边界层、混合层、冷却剂层及其相互干扰的流场结构,进而对探测器成像质量产生影响,引起目标图像出现偏移、抖动、模糊以及能量消减,
无人作战正在成为一种改变战争形态的新型作战样式,无人机集群侦察作为最具典型性的无人作战运用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军事强国持续关注,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聚焦复杂场景下无人机集群广域持续侦察问题,提出了一种作战体系架构形式化描述和方案空间探索方法,进而研究了三种典型指控模式的集群在线任务规划问题。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作战体系架构潜在能力不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搜索策略最优的多项式时间架
无人集群作战是未来智能化作战的重要样式,近期的技术进步使得这种新型作战样式的现实威胁越来越紧迫。如何对大规模无人集群系统及其对抗进行建模、分析、评估和规划,是未来智能化战争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一方面,集群对抗伴随着大量异构智能体之间的群体博弈,是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很难建模和评估,而复杂网络理论是刻画和分析复杂系统的强有力工具,为无人集群系统的攻防建模和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决策双方的“尔
无人潜航器(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执行任务的多样性、服役环境的复杂性等给近场目标探测定位提出了需求与挑战,目前常规的声纳和光学手段难以应对。鱼类凭借侧线器官,能精准地获得周围流场信息,实现对周围目标的精确感知,为UUV近场目标探测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针对基于侧线感知原理的水下近场目标定位问题,系统分析侧线近场目标感知机理,
高超声速滑翔目标(Hypersonic Glide Target,HGT)突破了传统弹道式目标的飞行模式,凭借大升阻比的气动外形在临近空间长时间滑翔飞行。作为当前最具威胁的进攻性武器之一,兼具速度和机动性,如何拦截HGT是当前导弹防御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论文以此为背景,主要针对目标跟踪和拦截制导方法开展了研究。首先,针对HGT跟踪模型中的建模误差导致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U
近年来,空天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对飞行器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器设计涉及多类学科,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和热力学等等。为了提升学科分析精度,需要使用高精度学科模型。如果直接将其嵌入飞行器多学科优化中,必将导致高昂的计算代价。为了降低其计算代价,通常采用近似建模方法。作为一种概率近似建模方法,Kriging近似模型具有较好的非线性近似能力和独特的误差估计功能,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对
柔性绳网在太空清除空间碎片和低空反无人机作战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现有模型无法精确模拟绳网的工作过程,进而无法有效的进行绳网系统的优化设计。因此本文针对柔性绳网系统的动力学与应用问题,建立了考虑空气作用力的绳网集中质量模型和绝对节点坐标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绳网折叠封贮模式,建立了绳网的折叠封贮及拉出展开过程的精细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绳网捕获任务和地面反无人机绳网捕获任务进行了优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