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协商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中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h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言教学研究中,人们以前更多地关注对教学法,教学大纲设计等相关的研究,而很少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也就是说,缺乏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缺乏研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话语,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话语,因此,研究课堂教学中意义协商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作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近些年来,意义协商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对意义协商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意义协商和认知,意义协商和互动,意义协商和二语习得。而且,以上研究大多数是在二语的环境进行的,在外语的环境,尤其像在中国这样的外语教学和学习环境中,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外语,相关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来研究意义协商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次实证研究主要是从关注中国外语教学和学习环境出发,来研究意义协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对词汇学习和习得的影响,如通过意义协商,学生在词汇的学习中是否获得更多的可理解输入;意义协商以及相互合作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学习外语的焦虑;学生参与意义协商的频率和其词汇习得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性。为了确保实验研究的信度和科学性,本次实证研究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高度重视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工具的选择和设计。精心设计和完成本次实验需要的问卷调查,测试,转译等工作。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详细的、科学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和以前对意义协商的相关研究不同的是,本次研究是在在总结前人对意义协商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把母语的使用和停顿作为新的意义协商手段,同时把互动,认知和社会文化理论结合起来考察意义协商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对182名中学生和大学生课堂话语的跟踪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意义协商有助于学生的词汇学习和习得。在实验班里(学生进行意义协商)的学生的词汇测试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的学生(学生不进行意义协商)。因此可见强调重视学生自己的能动作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意义协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论文首先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本文的框架结构,接着就前人对意义协商的研究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系统地介绍了意义协商的主要流派,意义协商的分类,意义协商的模式,意义协商的手段。并且提出了新的意义协商手段:母语的使用和停顿。同时结合前人对意义协商研究的得失,提出本次研究要证明的三个假设。在第四单元部分,详细地阐述了本次实验的科学方法: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工具、实验过程,其中对实验对象和实验工具中的问卷调查、转译、词汇测试等的介绍尤为详尽。此外对本次实验中可能涉及到的道德问题也作了一定的解释和说明。在第五单元中,通过SPSS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和客观的分析,来证明本文所提出的三个假设是否成立。最后总结全文,同时提出本次实验的影响和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途径。
其他文献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2002—2010)》(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工作方针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加强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特别强调研究生教育的结
对称密码是现代密码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诞生和发展有着广泛的使用背景和重要的理论价值。目前这一领域还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待继续研究和完善。这些问题包括:如何设计
文章以厦门市鼓浪屿为例,在对其人口统计数据、地名数据库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无人机系统和FJCORS系统进行航拍、控点测量及影像精度评定,解译制作建筑分布图,将数
为提升光纤光栅低温传感性能,对低温环境中光纤光栅反射光谱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低温 模拟环境光纤光栅传感器反射光谱响应试验系统.分别对不同温度下自由状态有/ 无涂
介词“在”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已有不少著述成果。本文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出发,考察和分析印尼留学生在习得与介词“在”相关的简单句子时的情况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形式,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了经济的支柱,因此研究企业集团及其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
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的杨氏宅院是西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其现存的有田坝大院、兴隆大院、长滩子大院等七座清代宅院。双江镇的杨氏宅院兴建于清嘉庆至
人类对文化及形态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现实中面对文化强权与文化霸权的肆虐却难以找到与之抗衡的理论上的支撑,人类就是这样在自我创生的文化困扰中失去在文化中的主体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一指标具有法律效力。但在2006年,也就是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建设中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安置问题日益严峻。对这样一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