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宁俄国时期小说中的乡村主题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阿·布宁是俄国“白银时代最后一位经典作家”,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集诗人、小说家、翻译家于一身的伟大作家,俄国侨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可分为俄国时期和侨民时期,一生共创作了中短篇小说300多部,其中多以爱情题材和乡村题材为主,仅俄国时期乡村题就有数十篇,因此他又被称为“一位乡土作家”。布宁小说的诸多审美价值一直不断地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但大多学者限于对布宁小说中的生与死、爱情、人与自然等永恒主题,以及宗教伦理、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其小说的乡村主题,从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阐述的成果尚不多见,也不够深刻,对作家笔下关于乡村的和谐与失谐主题的辩证审视,即作家关于宗法制传统的贵族乡村与走向衰败、死亡、末日的庄稼汉乡村的对立描写艺术也很少有人触及。为此,我们以布宁俄国时期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小说的乡村主题进行具体的、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全文分为绪论、主体部分的三章、结语以及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概述、评价了国内外对该问题的主要研究现状,指出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从作家出身、生平经历,同时代作家对布宁影响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布宁小说乡村主题形成的原因。第三章,以《安东诺夫卡苹果》、《苏霍多尔》、《末日》为例,揭示了布宁对贵族乡村从鼎盛到衰落直到灭亡,即从和谐到失谐的动态的辩证观照。第四章,以《达尼卡》、《新路》、《乡村》为例,从情感、生态、衰亡三个方面,阐释了布宁对从充满温情、生态遭到破坏到走向死亡的庄稼汉乡村的审美变化。第五章,以《安东诺夫卡苹果》、《乡村》、《快乐农家》为例,通过对《安东诺夫卡苹果》中的孩子与老人、《乡村》中的库奇马与季洪、《快乐农家》中的圣徒与“死魂灵”等农民形象的分析,表达了作家对宗法制传统生活下农民美好的品质的肯定和对现代乡村生活下道德缺失的农民的批判态度。在结语中,简要地总结了全文研究内容,得出布宁对和谐贵族乡村的逝去的惋惜和对失谐庄稼汉乡村的批判的结论,并指出研究此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就"温州制造"到"温州创造"的产业形态的转变,陈述对温州市工业设计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提供相关人才培养计划。
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农林专业为例,针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
<正>高中音乐课程随着国家课程改革,推出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的选修学习内容。自2004年至今,经过广大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音
通过对PCCⅣ15.0S型青饲切碎机动刀片刃口的受力分析,探讨转角与滑切角、推挤角、压力、滑切力和阻力的关系;这项工作对动刀片刃口形状的设计和磨损规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
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利用微信这个大学生最喜欢和熟悉的新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途径,是摆在党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本
本文采用王登峰教授《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由68个项目、7个维度构成的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问卷对参加健美操学习的100名学生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课中分别进行问卷测试
葛天氏是"三皇"时期的古帝王,年代约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间,与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同时,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始祖。作
选择呼和浩特市城东腾飞路中段为研究地,在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实验大楼楼顶设置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于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连续3年对该区域空气质量进行研究性监测。采
翻译实践中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最理想的译文应该是与原文“等值”的译文,在翻译实践中几乎不可能存在;迄今为止,翻译所能达到的目标只能是一种“近似等值”。
"文革"之所以在那个年代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其宣传话语的作用不容忽视。剖析"文革"宣传话语的语篇特征(语篇主题、逻辑结构、词汇及语法特点等),有助于揭示其话语背后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