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活动是一种受社会、文化、历史和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与操控的行为,所以源语文本中心论对翻译研究有着本质上的局限性。要发展翻译研究就必须走出该种研究模式。依据勒菲弗尔诗学理论,本文尝试从诗学角度对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The Happy Prince三个经典中译本(即20世纪初周作人的译本,40年代巴金的译本以及21世纪初易新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分析出不同历史时期中不同诗学观对当时译者翻译目的、目标读者、儿童意识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结构,随后简要介绍了奥斯卡·王尔德及其文学作品以及勒菲弗尔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概况,并着重介绍了The Happy Prince的中译情况及其翻译研究动态。之后简要回顾了西方翻译史上的“文化转向”、多元理论以及操控流派,为论述勒菲弗尔操控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理论渊源做出铺垫。此后详述的诗学概念衍变以及勒菲弗尔诗学理论对翻译的影响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主体章节首先从占主导地位的主流诗学观以及译者个人诗学观两方面详细分析了三个中译本产生时不同的诗学观,随后通过译例列举、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详细分析每个历史时期的诗学观如何分别对翻译目的、目标读者、儿童意识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产生具体影响。最后是论文的总结部分。笔者首先对全文做出简要总结,而后指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并对该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本文结论如下:主流诗学观和译者个人诗学观相互影响并共同操控The Happy Prince的翻译过程,且该种操控充分体现在译者翻译目的、目标读者、儿童意识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最终译本的呈现上本论文将The Happy Prince的翻译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层面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打破了源文本中心论对翻译研究的束缚,同时丰富了The Happy Prince1中译本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