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世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研究——以《醒世姻缘传》《林兰香》《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为主要研究对象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k94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以清前期世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为主要研究论题,选取这一时期具有典型性的五部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间或参照其它的一些文学作品,以父亲地位的历史演变及清以前父亲形象的文学书写为切入点,对清前期五部世情小说中的主要父亲形象进行浅层次和深层次的解读与挖掘。  第一章主要从父亲地位的历史演变及父亲形象的文学书写两大方面入手进行论述。第一节主要分析父亲现实地位的演变过程,以母系氏族社会为起点,将父亲的角色变化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时期;二、“乾父坤母”的父权时期。第二节从父亲形象的文学书写入手,分别从崇高书写、贬抑书写、还原书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文学作品中对父亲形象的描摹与刻画,深入解读父亲在作家笔下的呈现状态。  在第二章中,笔者试从父亲形象的文学分类方面入手,对此时期父亲形象书写进行浅层次的解读。本章主要按古人的社会地位来划分父亲形象,大致从贵族型的父亲形象、士绅官僚型的父亲形象、庶民型的父亲形象及其他类型的父亲形象进行详细论述。在论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作家在对这几类父亲形象进行书写时,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写作特点:趋丑化。  第三章主要对清前期世情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深层次的解读。第一节中,主要挖掘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趋丑化的原因。从两大方面来展开:一、清前期的经济、思想之发展;二、父权制自身之矛盾性。第二节分别从三个方面对父亲形象的文本功能进行阐释:一、父亲形象的书写与小说情节的推演;二、父亲形象的书写与小说主题的深化;三、父亲形象的书写与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第三节主要论及父亲形象的文化内涵,分别从父与君的同构性、子与父的同体性两方面展开分析,目的在于明确父亲在大国小家中的地位及作用。
其他文献
常言说“童言无欺”。果真如此吗?调查发现,约有50%的孩子从三岁开始说谎。可是你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吗?当我们发现孩子撒谎时,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期刊
张思珍,旅美华人,美国莱思常春藤教育机构负责人之一。她与先生刘力明博士结合中美两国的教育之长来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使她们在高中毕业时都成功地被哈佛大学录取,并双双以高等荣誉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哈佛毕业。张思珍认为,家长需要发掘孩子的长处和兴趣,这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而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克服困难等“软能力”,则是孩子成功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发掘孩子的长处与兴趣  “我和先生将培养
在现代汉语复合词研究中,语义一直是语言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传统的词义研究只关注复合词的语法结构,而忽略对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的考察。但是,语法结构关系并不能等同于语义关
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作品中,都不乏对母亲形象的书写。笔者以母亲形象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范围界定为清前期这一历史时期世情小说里的中上阶层母亲形象。这类母亲形象身上阶级性和
“创世神话”虽是一个译白西方的学术术语,但中西均有其实,且被学者视为人类思维的第一个成果和后来众多学科发生的源头。本论文以创世神话的核心母题为研究材料,以创世神话的“
王充的《论衡》作为一部哲学思想著作,学界对之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论衡》所受到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在前人关于《论衡》的研究中,或是在各版本序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似乎成了人们对梦与现实联系的一种质朴解释。有关研究显示,一个人睡眠时间的20%被用来做梦了。那么,我们对梦究竟了解多少?梦和健康又有什么关系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国产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免疫对象,按0、1、6免疫程序接种四种国产乙肝疫苗,接种完成一个月后双
本文要研究的是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忽视的一类小说创作——晚清小说家以现代观念对古典小说所进行的改写与重写,本文把这类小说命名为翻新小说。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将翻新小说置
本文在新发掘的文学史资料基础上,致力于先秦诗歌及相应诗学观念的还原性考察。这种考察意在了解中国早期诗歌的发生、发展历程,辨析从诗歌产生到《诗经》集成的不同时期里面,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