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物对典型农药在土壤-植物中迁移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中,将纳米颗粒物与农药同时添加到土壤中,分别探索了纳米颗粒物对农药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机制。在纳米颗粒物对农药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影响及机制的试验中,首先将一系列不同浓度(10、100和1000 mg/kg)的环境友好型纳米颗粒物(纳米生物碳)与常用的一种农药(五氯硝基苯,1000 ng/g)同时添加到土壤中种植小白菜,在不同时间点采样,测定小白菜根部与叶部五氯硝基苯的浓度。与五氯硝基苯处理组相比,复合处理组中小白菜根部五氯硝基苯浓度显著增加;但是在纳米碳浓度
其他文献
在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植物体内的基因转录水平、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结构状态等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说明表观遗传变化与植物胁迫反应密切相关。电离辐射作为非生物胁迫之一,可诱导植物体内发生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等DNA损伤现象。目前为止,有关植物DNA损伤反应以及DSB相关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特征等相关研究还不够广泛。另外,DNA损伤的产生和修复是植物诱
学位
水稻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单子叶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在我国约有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水稻株型研究一直也是水稻科学领域的热点,对我国高产水稻品种的改良发挥重要作用。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性状主要关注于株高、分蘖、叶片、穗型等重要方面。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重点分析了OsIDD2调控次生细胞壁的形成和OsPPKL2调控株型及籽粒大小等方面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2H2
学位
柴胡为常用大宗药材,栽培柴胡已经成为柴胡药材的重要来源。但柴胡栽培生产因亩产量低,生产发展严重受限。柴胡根部较小、其地上部生物量远大于根部,根冠比严重失调,导致生长第二年、第三年地上部郁蔽严重、植株大量死亡,同时单位面积种植密度难以提高,土地占用面积太大,因此种植效益偏低、制约了种植积极性。为提高栽培柴胡产量,生产上有在其进入抽茎、现蕾期时,割除植株部分茎叶的做法;研究人员也发现摘除花序可以提高柴
学位
淫羊藿为补益类常用中药材,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慢性肾炎和免疫调节等。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和心叶淫羊藿(E.brevicornu Maxim.)均为《中国药典》规定的淫羊藿药材的基原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淫羊藿菅等黄酮醇苷类化合物。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决定于物种遗传基因,同时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淫羊藿为阴生植物,研究表明,心叶淫羊藿淫羊藿苷含量大大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手段。然而,高密度种植会导致玉米群体中红光/远红光比率(R/FR)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避荫综合征(Shade Avoidance Syndrome,SAS),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在拟南芥中,调控SAS的分子机制已经被阐明,但在玉米中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玉米光敏色素作用因子(PIF)基因家族在调控光信号和光形态建成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功能鉴定。
学位
植物重要的发育过程往往伴随着细胞命运的快速转换过程,大量基因的表达水平、修饰水平会相应发生变化。通过对转换期进行大规模组学分析,有助于深入挖掘关键调控基因,明确其表达和修饰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解析重要发育进程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在遗传转化过程中,诱导愈伤是关键环节,该过程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命运转换的过程。本研究利用一个具有较高转化效率的自交系CAL,首先对愈伤诱导全过程进
学位
水稻雄性生殖发育是一个高度复杂、受到精确调控的生物学过程,直接涉及到水稻后代繁衍和产量有无,其中有大量的基因参与,这些关键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都将会导致小孢子发育异常,致使其花粉败育和小穗不育。目前已报道了一系列水稻雄性不育相关基因,但对于进一步探究水稻雄性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完整的调控网络尚远远不足。本研究针对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ylsulfone,EMS)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
学位
随着育种手段的进步,黑龙江省高粱品种已由中高秆稀植过渡到矮秆密植机械化生产。氮素是高粱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以往研究主要以中高秆稀植为研究背景,关于氮素对耐密植矮杆高粱生长特性、碳氮代谢机理、耐低氮响应等系统研究较少,特别在高寒地区的研究报道尚属空白。本文以黑龙江省北部不同基因型耐密植矮杆高粱为试验材料,系统研究了耐密植高粱的碳氮代谢机理,明确了氮素对不同基因型高粱生理响应的基本规律及差异机制,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主粮作物。水稻驯化过程中产生了籼粳亚种的遗传分化,两亚种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基本表现为北方粳稻为主,南方籼稻为主,长江流域为籼稻、粳稻交错种植。利用籼梗亚种杂交或远缘杂交创造新品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高产优质品种是我国北方粳稻特别是绿色超级稻的重要育种方法。籼稻和粳稻淀粉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且受气象环境因素影响。研究
学位
大豆的抗倒伏和种子相关性状是大豆重要的农艺性状,其中抗倒伏性状与茎杆机械结构以及组成成分息息相关。现代栽培大豆(Glycine maxL. Merr.)是由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Sieb)驯化而来。与栽培大豆茎杆粗壮、直立的生长特征不同,野生大豆生长习性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茎杆细弱、呈现匍匐生长状态;另外,其粒重和种子油份含量等也呈现较大差异。为了解析这些差异背后的控制基因,更好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