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农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高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有关。苦荞麦中起保健作用的成分主要是荞麦中的黄酮化合物,本课题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CE-ED)技术对苦荞麦籽粒中黄酮的具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缓冲液的酸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及检测电位对三种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测定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苦荞中荞麦黄酮的主要成分是芦丁,其次含量较大的成分是表儿茶素、槲皮素;苦荞中黄酮的含量明显的高于甜荞。本课题对苦荞麦籽粒萌发物(荞麦芽、荞麦苗)中的黄酮化合物也进行了研究。以四川黄荞和四川黑荞两个品种为例,研究了荞麦萌发过程中荞麦黄酮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萌发过程中,荞麦黄酮的含量和种类都有所变化。荞麦黄酮的含量会有很大的提高,芦丁的含量甚至会增加到原来的十几倍。荞麦芽在萌发第七天黄酮的含量达到最大,荞麦苗在萌发第十天荞麦黄酮的含量达到最大,而后开始下降。对荞麦黄酮在萌发过程中增加的生物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肌醇是荞麦中的又一保健因子。肌醇即环己六醇,有九个可能的立体异构体。肌-肌醇和手性肌醇是最广泛分布于植物中的两种存在形式。本课题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CE-ED)技术对荞麦中这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分离测定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缓冲液的种类和酸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及检测电位对两种物质含量测定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测定条件。确定了以0.05mol/L硼砂缓冲液为运行液,0.1mol/L氢氧化钠为检测环境的测定体系。测定结果显示,荞麦中手性肌醇的含量远远大于肌-肌醇,其中改良的四川黑荞中,DCI的含量达到8.57mg/g,应该是长久以来起保健作用的又一支柱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