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的审美意识转向——兼论微信文学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cstart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为典型特征的微技术逐渐进入现代大众日常生活。在“微时代”的浪潮中,微技术以其便捷性、高效性与互动性引领着当下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意识的转变。  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之一,是透视社会文化转型与文学思潮变化的窗口。文学作为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样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社会审美意识的转向与文学功能价值的转变。故本文从审美意识转向与对微信文学的探究中,理清“微时代”的文学、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具体变化。论文共分为三章:  论文第一章从“微时代”产生的起源之初分析,历史时代的进化与更替都伴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微时代”的产生与发展与消费文化的勃兴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盛行有着直接关系。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微媒介被受众欢迎是“微时代”发展的外在推力,那么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便是内在推力。消费文化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与时俱进,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盛行则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趋于模糊,雅俗文化不再是界限显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向凸显。“微时代”下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变,业已形成了当下时代典型的文化特征,文化生产方式带有了微技术的印记,文化生产的平民化与草根性特质不同于往,信息的碎微化构成了当下时代文化的基本形态。  论文的第二章将审美意识的转向作为文章的主线,将审美意识置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双重视域下探析“微时代”的审美表现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日常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人们的感性审美体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感性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审美维度。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也不断拓宽,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是在“微时代”大量的社会生活信息碎片的组合中得以完成,而社会生活碎片以其小而碎的形态,放大了日常生活最真实的感性审美体验,个性化特征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完美彰显,文化带有了强烈的自由化、个性化特征,但互联网的即时性与交互性却将个性化的复制成为可能,导致文化的主体性意义丧失严重。  论文的第三章将微信文学作为研究内容,鉴于微信文学的兴起时间较短,从其具体界定着手,厘清微信文学的主要类型。微信文学写作的私人化特征、自由性、即时化的个性表达与意义的微化,将微信文学深深地带有着“微时代”的典型印记。而时代的变化,文学的功能必然带有一定的转变。可以说,微信的技术设置为微信文学的功能与价值注入了强烈的技术性与科学化特征。
其他文献
配电网系统中 ,在向专线用户或综合负荷供电的分支馈线与主干馈线交接处 ,常装有特殊形式的隔离开关。针对这种实际情况 ,目前基于变结构耗散网络理论的故障定位和隔离算法存
多丽丝·莱辛的一生历经坎坷,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对现实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莱辛是一位人文主义作者,她的人文主义思想贯穿于她整个小说创作过程。莱辛早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全面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不但有病毒程序的破坏,还有网络黑客的供给,加强网络安全是当下保障网络活动正常进
本文主要探讨先秦儒家“六艺”之一的“乐”学的成说系统。即从“经”和“传”两个主要方面,考查《乐经》文献的主体和经义的认识。通过已有文献,抽离整合,以确定先秦诸儒在“乐
“谪世”母题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以及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母题。其历史渊源久远,魏晋以后,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以“谪世”为母题的数量可观的小说作品,至清代达到鼎盛。据笔者统
介绍了一个汽轮机在线诊断系统,系统以VC++ 6.0作为前台开发工具,结合MS 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以隶属度函数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的模糊神经网络作为故障诊断模型,
超级马氏体不锈钢( SMSSs )是典型的新一代13%Cr马氏体钢,含碳量较低,并含镍和钼,故具有更好的可焊性和低温韧性。研究表明,不锈钢低温等离子渗氮或氮碳共渗可形成硬的表层从而提高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经典剧作家和小说家。他在极端的历史年月里以“文学与权力”、“自由”为主题,创作了《逃亡》、《土尔宾一家的日子》等优秀的戏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现代战争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在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和决策方法科学化的同时,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指挥自动化网络正常运行,
在霍克海默看来,艺术具有独立性,承担着批判和重建的责任。本文第一章,整体上分析霍克海默对艺术的论述,他认为,现代艺术具有自主性内容,最主要体现是要求人的独立和自由身份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