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视角下的纳西族乡土建筑建造及偏好研究 ——以茨满村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ca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传统民居的研究逐渐从建成建筑扩展到建造主体,从以物为主、客位多于主位的研究,不断向“见物又见人”、客位与主位并重的研究发展。传统民居作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其形制、工艺等等是一定地理文化区域内的人群在长期的建造实践中探索总结而形成的地方性传统。在乡村地区,其建造过程往往依托于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群(community),基于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完成,因此在社群中往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一致性。因此,民居可以说是社群自发性集体建造活动的产物,是社群成员在外部条件限定下、在可行的建造做法中依据自身偏好进行选择、最终落实到建造实践中而形成的。本文即是应对传统民居研究由“物”向“人”的发展趋势,尝试从“社群”视角切入,以社群这一基本社会单元为对象所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将问卷调查方法引入传统民居的研究,通过对民居的建造过程进行拆解,从分项和整体的层面展开调查,从而了解乡土社群心目中理想的建筑风貌,探究社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地方性建造传统的认知情况。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进行说明,确立了从社群出发的研究视角,并阐明了研究对象、内容和问题。在梳理和总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相应的技术路线、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纳西民居的相关背景,描绘出传统纳西民居的基本概况,接着在对纳西族的民居展开了一定规模的建造元素和做法调查,归纳整理出了纳西族传统民居的5步建造流程、22项建筑元素以及76个做法选项,为接下来的建造偏好调查奠定基础。第三章首先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纳西社群,接着将社群偏好构成拆解为社群对每种建筑元素的不同做法的偏好程度和社群对不同建筑元素的重视程度这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分项调查和整体调查的问卷设计,以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设计组织问卷,并通过随机抽样对社群进行了建造偏好调查。第四章主要是数据处理和分析环节,本章对调研问卷的回收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与挖掘,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分项做法层面,社群成员普遍偏好华丽的建筑形式,并对自然材料和建造做法的民族特性较为关注;在整体元素层面,当经济条件充分地满足人们对房屋实用性需求的情况下,房屋作为社会身份、民族身份的象征和载体的特点得到了人们进一步的重视。本文是对社群对于地方性建造传统的主观认知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人”,是将社会调查方法运用到民居研究中的初步尝试,形成对既有定性研究的验证和补充,也可以为该地区的乡村保护与建设实践提供数据支撑。但本文在论述内容范畴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既有调查中发现个人属性对建造偏好存在一定影响、社群建造偏好与实际建成环境存在差异等问题,都值得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去探讨和完善。
其他文献
近年来,供应链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供应链中伴随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采购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内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情况。B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研发并生产辅助驾驶类、灯光控制类等多种不同系列的产品,其中新能源系列产品是B公司近年来在汽车电子产品领域的重点系列产品,因此B公司新能源系列零件的采购量也不断增加。经研究发现,B公司在新能源系列零件的
随着现代重载高速铁路及货车运输装备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升级,货车运转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在运行过程中零部件易发生磨耗、裂纹以及变形等问题。目前铁路货车的检修制度以“计划预防修”为主,正逐渐转向“状态修”模式。而“状态修”模式基于货车里程跟踪、磨耗监测、轴温测量等数据作为支撑,采取多种监测手段对运行中的货车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而其中车轮作为货车运行的关键零部件,若未及时发现故障,轻则影响货车运行性能,重
社会热点事件是在某个时刻爆发的、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并可能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件。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研究不仅能在用户层面提供更准确的服务,而且在国家层面的宏观舆情监控等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每当社会热点事件发生,这些平台上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结构化处理这些事件数据是社会热点事件分析相关任务的基础。构建事件图谱是对这些数据结构化的方法之一,但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部分纪委监察管理系统并没有实现监察的全流程管理,仅仅做到信访件、问题线索以及案件等文档的电子化存储,降低了纪委监察工作的效率,无法满足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为了实现纪委监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有效规范信访件、问题线索以及案件处置各个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做到日常工作留痕管理,纪委机关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本论文选题来自于作者实习期间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高速铁路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动车组生产和运营方面,我国引进并消化了国外先进技术,显著提高了动车组的运行可靠性。目前,动车组接地系统存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实际运行时呈现不同性能表现,其适用条件和参数设置均值得深入探讨。作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川藏铁路对于藏区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非凡。考虑到长大坡道及可能采取的双边牵引供电方式,动车组的牵引回流情况将更加复杂,需进行专题研究,分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和客运量的不断增加,国家对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要求也更加严格。目前我国对列车接地系统的研究不够完善,诸如车体-钢轨间回流、车体电位抬升、轴承电腐蚀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性能的优劣。因此,本文结合牵引计算程序和地铁列车的主电路结构对不同车型的列车接地系统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各种运行工况和不同电路参数下的仿真结果为基础提出接地回流优化方案。首先,本文对地铁车辆接地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如何降低列车运行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振动及噪声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周期排桩隔振体系由于其独特的衰减域特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轨道列车荷载为移动荷载,周期排桩对其移动过程中引起的土体响应的衰减效果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因此,本文从振动的传播路径出发,以弹性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和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结合周期性结构衰减域特性来分析列车移动荷
近年来,以系统破坏、信息窃取和电子欺诈为主的内部攻击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内部威胁检测问题的关键是对正常行为建模,通过偏离模型的程度确定是否存在内部威胁。机器学习是目前内部威胁检测的常用方法,然而该技术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特征工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降低模型复杂度,多数研究忽视了用户行为的时序性,无法识别持续一段时间的内部攻击。此外,公司通常将所有用户产生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声子晶体和弹性波超材料的兴起与发展,在很多技术领域都有相关应用。弹性波带隙作为声子晶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带隙频率范围内,弹性波被禁止在声子晶体中进行传播。迄今为止很少有关于非线性声子晶体或非线性弹性波超材料方面的研究。其中,颗粒形式是研究比较广泛采用的一种非线性周期结构,其由相互接触的弹性颗粒构成,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声子晶体的另一种十分重要的特性是缺陷
当前第五代移动网络(5G)已逐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部署,世界各国也纷纷展开了对第六代移动网络(6G)的研究。在无线网络发展中,海量接入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传输速率的提高,无线网络的能耗也不断攀升。如何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并通过恰当的资源分配降低能耗,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作为5G的核心技术,能够达到更高的能量效率和频谱效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