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俗称“腰硬联合麻醉”)是最常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方式。传统的产科椎管内麻醉没有可视化技术支持,定位穿刺间隙只能通过触摸体表骨性标志来进行。其穿刺成功率往往受限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往往也会造成穿刺过深或者过浅导致穿刺失败,甚至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精准的穿刺和穿刺深度对于患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超声技术将我们从黑暗引向光明,为麻醉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可以直观的观察孕产妇肌肉等软组织及脊柱骨骼等变化情况并反映出该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在产科麻醉中,超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椎管内麻醉来说,无论是硬膜外麻醉还是蛛网膜下腔麻醉都与硬脊膜及蛛网膜这层膜相关,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与其密切相连。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出这层膜的深度用来指导麻醉穿刺,在产科患者的研究报道就更为罕见。本次研究在超声定位组(U)使用超声直接预测蛛网膜深度来指导椎管内麻醉穿刺。探究超声预测蛛网膜深度用于硬膜外麻醉或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可行性,同时探讨超声定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ASA I—II级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即超声定位组(U)和传统手法定位组(T)。排除既往有腰背部疾病手术史、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患者。对于符合标准的患者,在超声定位组(U),麻醉前使用超声进行体表穿刺点定位,并使用超声测量患者L2-3间隙皮肤至蛛网膜的深度(Ultrasonic measurement depth,UD),随后实施正中入路麻醉穿刺,分别测量皮肤至硬膜外穿刺针的深度(epidural needle depth,ED)、皮肤至腰麻穿刺针实际穿刺的深度(spinal needle depth,SD)、用腰麻针抵到硬脊膜测量皮肤至硬脊膜及蛛网膜的深度(actual depth,AD),运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比较UD与AD,UD与ED,UD与SD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Bland-Altman分析检验二者的一致性。并比较超声定位组(U)和传统手法定位组(T)患者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性。结果: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共有100名,其中8例患者因故被剔除试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UD对于AD、ED、SD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UD与AD、ED、SD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我们得出了UD与AD二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r=0.966及相关系数r的95%CI:0.9177~1.0168,P<0.05。其结果显示出UD与AD显著相关。也得到了UD与AD线性回归方程为AD=1.0681*UD-0.3165(R~2=0.966,R=0.933,P<0.05),95%一致性界限为-0.3689~0.3715cm。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我们得出了UD与ED二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r=0.970及相关系数r95%CI:0.9215~1.0263,P<0.05。其结果显示出UD与ED显著相关。也得到了UD与ED的线性回归方程为ED=1.0371*UD-0.3434(R2=0.9399,R=0.970,P<0.05)。95%一致性界限为-0.5042~0.1634 cm。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我们得出了UD与SD二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r=0.957及相关系数r的95%CI:0.9091~1.0073,P<0.05。其结果显示出UD与SD显著相关。也得到了UD与SD的线性回归方程为SD=1.0755*UD-0.1727(R2=0.9154,R=0.957,P<0.05),95%一致性界限为-0.2437~0.6028 cm。超声定位组(U)和传统手法定位组(T)相比,超声定位组(U)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法定位组(T)(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后者(p<0.05),超声定位组(U)穿刺后产妇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手法定位组(T)(p<0.05)。结论:超声测量下皮肤至蛛网膜的深度UD与实际硬膜外穿刺深度ED及蛛网膜下腔麻醉穿刺深度SD及实际硬脊膜及蛛网膜的深度AD具有明显相关性。超声可以用于硬膜外麻醉及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深度的预测。进一步提高了硬膜外麻醉或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实施的临床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定位下的硬膜外麻醉及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产妇麻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