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港澳台学生)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idemeng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具有再生性、可复制性、可传递性以及超越经验的特点。知识不但是一个低能耗的生产要素,同时它又颠覆了边际报酬递减律的经济学原理。企业管理文献指出,在信息经济以及全球化已经来临的时代,知识是企业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知识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惟一路径。不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结局。但是,在实践中企业管理者往往面临一个困难的决策:有理论但没有一条路径。彼得·得鲁克(Peter Drucker,1909-2005)说过,以知识为本的企业,某种意义上必须是不断淘汰自己重新出发的企业组织。但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固化了的组织资本也有其内在的缺陷,它是妨碍企业实现创新的组织壁垒。企业管理者既要创造价值,又要同时进行创新活动。管理者需要了解以下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一是知识创新如何发生,二是企业如何创造条件实现知识创新,三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既要进行常规价值创造生产的活动,又要进行跟随战略调整的价值创新活动,如何制定行动指南或路径,以实现以上管理任务。这都是值得研究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文的结构与思路如下: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知识管理,包括知识获取、创新与传播。在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首要的问题是形成新经济、新经济背景、知识与知识管理及其相关的概念。概念是每一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因素,是人类进行理论思维的细胞,每一个科学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些概念和关系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的。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来自几个主要学科领域:制约逻辑、认知心理学、语言学、脑科学与思维科学。首先,本文揭示了新意念或新知识如何产生的思维过程及机制,包括思维形式的变换,思维的路径与结构。其次,在这个知识学科交叉的平台上,本文探讨了知识创新过程的一般(跨领域)原则与规律,也探讨了何以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原则,包括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管理、程序性知识以及陈述性知识管理等方面。  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一个重要结果是在意念转化为产品与服务过程中发现新知识,包括消除认知误区,以及用新观点审视原有的问题。知识管理范畴包括:新产品、高科技、大脑的心智模式。知识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涉及三个部曲:创新意念、转换机制、商品产出(产品、服务、艺术成果、商业模式、非常规问题的解决方案等),这个转换过程的主观方面包含知识与信念二个元素。在商业领域,知识不是力量,能够创造价值的知识才是力量。大脑的意念不直接产生效用和价值,意念转化为商品(含显性化的意念)才产生效用和价值。  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野中郁次郎(1995)认为隐性知识就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的概念是由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66)提出的。他指出一切知识植根于隐性知识。波兰尼指出“我们能够知道的比我们能够说出来的要更多。”他认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两者是蕴涵关系,隐性知识蕴涵显性知识。本文认为,蕴涵关系是对两个不同概念外延的关系表述,这是一个关系命题。相对而言,“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是对隐性知识这个概念的属性表述,这是一个性质命题。两种命题泾渭分明。  二、野中郁次郎又认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基于这个假设,他提出了一个SECI知识创造模型。本文认为,知识具有可传递性及可复制性,它有别于物理学领域的功与能之间的可转换性,两者不等同。故此,野中的假设不成立。  三、类比推理与类比性质不同。类比推理是一个由前提到结论的转换,一个由已知进入新知的转换。而类比则是对客观世界的逻辑结构与关系的一个表征。一个事物的属性信息能反映出另一个事物的内容信息。类比就是担当了前者的功能。为数不少的文献都认为类比是创新的工具。本文认为这是另一个知识创新的认知误区。上述误区的认识论根源在于文献作者不熟悉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不了解其有关思维活动的研究成果,混淆新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变换的区别。思维过程属于意念生成的研究范畴,思维形式变换则属于意念传递的研究范畴。将类比推理与类比区分的必要的,这个观点消除了知识创新的一个认知误区。同样,概念不是创新的操作性工具,概念合成才是创新的操作性工具。  四、本文认为企业中的信念、目标与战略之间存在逻辑结构关系。战略制定与实施是企业目标的外显形式,企业中成员的共同信念是企业目标的内在存在形式。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一、对隐性知识的研究,一些作者将它划分为认知和技能维度隐性知识,其他作者有将它分为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有将它直观地分为可以展示与不可以展示的知识,也有将它分为难以说出来的与容易说出来的知识。这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本文采用一个哲学分析观点,指出无论认知还是技能方面隐性知识,程序性还是非程序性知识,难以说明的还是容易说明的知识,可见的还是不可见的知识,他们都存在共通点,都是在意识控制下的心理活动,并且都有起点与终点。  二、本文提出的“跨领域知识创新模型”是独创的,满足了新颖性的要求。它可以解释陈述性知识创新何以能够产生,也可以解释程序性创新知识何以能够产生,它又可以解释科技类活动中知识创新何以产生,也可以解释艺术类活动中知识创新何以产生。在具体操作层次,该模型的跨领域交叉思维可以作为指导思想在幕后产生作用,帮助思维主体建构不同的创新图式。由于该模型具有效用,故此产生经济价值。  三、本文基于对知识管理的综合性分析,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三大基本范畴:产品、技术及共享心智模式。为此,本文将信念结构的概念以及信念管理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中。在流程管理环节,企业不但需要将焦点放在大脑的意念转化为商品的过程,还需要将焦点放到固体知识与流体知识的逻辑匹配关系。  四、本文提出了有效知识管理的三条路径:学习型组织、创新型文化、流程型组织。在上述基础上建构了有效知识管理路径模型,同时运用案例对该等模型要素进行验证,并且以数据收集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检测结果支持原先假设。  本文的结论如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知识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已经明显地发生着质的变化,从影响力的间接性转变为直接主导性,这一变化不仅仅局限于工业领域,它影响着所有的经济领域。纲举目张,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知识管理(含知识结构与信念结构)是企业能够创造价值与维持应变能力的基本点,而学习型组织、创新型文化与流程型组织是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路径。
其他文献
我厂竖井提升设备是两台2JK3×1.5型提升机,分别于1970年和1975年投入使用。随着提升任务逐年增加,六七年后卷筒筒壳不同程度地出现裂缝,并逐年扩展和裂透,顺着极厚方向裂开错位。
对于烟草商业企业而言,努力达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市场需求基本满足、零售客户有所选择、零售价格保持稳定、社会库存基本合理”的良好运行状态是行业经济运行工作的一项
该文首先从会计学的角度对衍生金融工具下个定义并通过分析,总结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合同,合同中规定了交易双方的债权和债务;(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朱刘街道都昌村,可谓历史悠久,《晏子春秋》中便有记载:“齐景公封晏子都昌,辞不受。”  两千多年过去,如今,这个古老的村落已经搭上了互联网快车,成为闻名全国的“菩提村”。“现在都昌村金刚菩提销售已占据淘宝、阿里巴巴同类产品60%的市场份额,2015年村里菩提电商户的单户最高销售额达到800万元,全村菩提交易额达1个亿,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2亿元。”昌乐县妇联主席吴传平说。 
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中国通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已是大势所趋,通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成为通信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现实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及企业制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外贸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国大经久政策的实施和推广,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刻越来越近,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外
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经济行为。在技术、顾客需求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的合作无疑是企业共享资源、降低创新风险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现实世界中,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民营企业的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企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应用.一项新事物的出现,需要有不断完善的过程.网络也存在着制约顾客满意度的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性.该文对以下问题
该文首先评析了中国控制跨国并购的立法规范,并一般性地分析了跨国并购中法律冲突的根源、法律适用限制以及法律协调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对美、英、德、法、加、澳等国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