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社会各方对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广泛的质疑和追问,教育部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之后推动实施了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下简称“评估”)。现如今,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2003-2007)已经结束,社会各方对评估的讨论非常激烈,褒贬不一。教育主管部门认为评估实现了既定目的,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部分高校领导和评估专家也认为评估目的基本完成,评估对学校各方面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他们对评估某些方面的合理性也表示质疑。部分学者和高校教师认为使用一个评估方案对全国的高校进行评估不能体现分类指导,评估还导致了高校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不良行为。媒体对评估则持否定态度,对评估的目的、操作过程和方式都表式质疑,甚至认为评估导致“烧钱”、“贿赂”、“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那么处于本科教学核心环节的教师和学生又如何看待呢?
对此,本研究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等四种研究方法,希望通过这些方法了解高校师生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目的、指标体系及操作过程的认知情况,高校师生对其所在学校评估过程、整改情况及结果的态度。分析高校师生对评估活动及其结果的判断,分析评估给本科教学带来了什么作用和影响,从而进一步思考本科教学评估本身。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师生对现行本科教学评估目的、指标体系和操作过程处于基本了解和有所了解之间,即对本科教学评估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校师生认为其所在学校的评估过程不太透明,并希望更大程度地参与到评估当中去。高校师生对大多数学校在评估中获得“优”并不认可,但却认可自己所在学校的评估结论,主要是基于他们有一种保护自己学校的本位意识和对学校的一种期待。高校师生认为其所在学校的评估整改工作没有持续进行,止步于专家进校考察阶段。高校师生认为评估改善了教学条件,加强了教学管理,但是并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分析结果表明,从评估指标体系看,现行本科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所体现出来的质量标准对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即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以及认知策略的变化等)殳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外部条件(硬件设施)。就评估方式而言,高校师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评估中去,而不应该扮演“被考察对象”或“服务者”的角色,甚至话语权缺失。对此,笔者认为评估工作的改进,需要更多地关注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应该本着“学生是最大受益者”的原则,仅仅抓住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围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来进行。评估工作的改进,还应该多考虑和收集利益相关者的想法,当然更要收集高校师生的想法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