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超分子水凝胶的构建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
  本论文拟采用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地塞米松)通过离子键成胶策略构建一系列新型眼部药物输送体系,用于解决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水溶性差的关键科学问题,期望能在眼局部给药后,有效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为眼科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实验方法:
  本文采用不同阳离子水溶液与1,4-丁二酸化地塞米松(Dex-SA)物理混合获得一系列地塞米松超分子水凝胶;采用流变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T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aydiffraction,XRD)等方法对地塞米松超分子水凝胶进行理化表征。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Ca2+浓度对于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在预定时间取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样品中Dex-SA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的含量,计算不同时间点的药物累积释放量。同时将不同地塞米松超分子水凝胶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在预定时间点取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Dex-SA的含量变化并计算其水解比例,考察地塞米松超分子水凝胶的体外稳定性。采用CCK-8法检测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和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sodiumphosphate,Dexp)溶液对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cornealepithelialcells,HCEC)和成纤维细胞(mousefibroblastcells,L929)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活化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mousemacrophagecellline,RAW264.7)评价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和Dexp的体外抗炎活性;将RAW264.7细胞分别用药物浓度为0.01mM的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和Dexp溶液预处理2小时,然后用500ng/mL脂多糖刺激24小时,最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Griess试剂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一氧化氮(nitrite,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necrosisfactor-α,TNF-α)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将50μL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滴入兔右眼结膜囊内,左眼滴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利用裂隙灯观察、荧光素钠染色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andeosin,HE)染色评价其眼组织生物相容性。
  实验结果:
  多种阳离子(如Ca2+、Mg2+、Zn2+、Fe2+和NH4+)可以通过离子键诱导Dex-SA水溶液形成一系列的地塞米松超分子水凝胶。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由直径为10-15nm的均匀纳米纤维所组成。流变学结果显示,当振荡剪切循环在1%和50%之间变化时,水凝胶呈现出典型的触变性能。傅里叶红外光谱图谱显示,水凝胶在1575cm-1处出现新的振荡吸收峰。X射线图谱显示,水凝胶中典型的晶体峰型消失。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钙离子浓度越高,药物释放速率越慢。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的水解程度受温度和钙离子浓度影响。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浓度在小于2mM内对HCEC和L929的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影响。体外抗炎实验结果表明,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通过下调LPS活化的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NO、TNF-α、IL-6的表达,显示出与Dexp相当的抗炎作用。将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局部滴眼后,角膜和结膜没有明显刺激反应,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没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实验结论:
  我们提出了一种离子配位策略,用于形成可调节的自组装前体超分子水凝胶。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具有典型的纳米纤维结构和良好的弹性和触变性能。能通过控制钙离子浓度调节药物释放行为。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冻干粉能在-20℃稳定保存35天,没有明显的化学分解,复溶后可在一分钟内迅速转变成超分子水凝胶。Ca2+/Dex-SA超分子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外抗炎活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殖对于眼发育与眼底疾病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寻找RPE细胞增殖新的调控机制,探究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对RPE细胞异常增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利用本研究室人胚胎干细胞诱导RPE细胞系统,诱导分离得到增殖和非增殖两种增殖状态的RPE细胞。利用定量和半定量PCR比较两种RPE细胞中增殖相关分子表达。通过定量和半定量PCR明确人和小鼠不同增殖状态
目的:干眼是最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反复、机制复杂、难以根治而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抗原递呈细胞激活T细胞导致的炎症级联反应,是干眼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FK506作为临床常用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活化作用,因此具有抑制干眼的效果。但FK506作为一种疏水性药物,泪液中溶解度低、眼表滞留时间短、角膜透性差等缺点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低,临床用药效果不如预期。本研究以增加FK506角
学位
期刊
研究背景:  Ⅱ型成簇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相关蛋白9(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CRISPR-associatedprotein9,CRISPR/Cas9)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系统。而眼睛则是最为理想的基因编辑的靶器官,其原因在于,眼睛位于人体表面位置,且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遗传性眼病都有明确的致
目的: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在东南亚地区,青少年的近视率已达到了90%以上,呈“爆发性增长”趋势,在高度近视中,眼轴的延长和巩膜的变薄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常见的有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是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表明,多巴胺(dopamine,DA)参与了眼球的屈光发育并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DA作用在多巴胺受体(Dopaminereceptor,DAR)上,DAR包括
目的: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凋亡的遗传性眼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视力进行性下降、视野缩窄、夜盲、眼底色素沉着以及视网膜电图(ERG)异常,是眼科常见的一种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近年来,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RP发病率为1/378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此保守估计,我国约有50-70万RP
期刊
学位
期刊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不同气体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疗效。通过相干光断层成像(OCT)进行黄斑形态的观察,同时比较在不同裂孔直径下不同填充气体对术后黄斑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iMH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方法  本课题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为iMH并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