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油田注入水对地层伤害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专家致力于油田开发技术的研究,其中应用最有效和最广泛的油田开发技术是注水开发技术。油田开发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注水水质的优劣情况。利用劣质水开发油田,油层渗滤端面更容易发生堵塞,进而对注水井的注入压力和吸水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得到非均质性储层,最终导致油井产量和油层能量无法达到预期。因此,在利用注水法进行油田开发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研究地层结构是否会受到注入水水质的影响以及受到怎样的影响。QZ油田为低孔-特低孔、特-超低渗油藏,有关技术人员采用注水法开发QZ油田,因注入水中含有过量的悬浮物和含油量,并且悬浮物粒径严重超出允许范围,需要更大的注水压力,导致出现了极快的产量递减和注水井欠注问题,很难通过负压方式减轻油层渗滤端面的堵塞现象,使得油井产能严重下降。针对该油田情况,本文通过配制不同悬浮物粒径、悬浮物含量及不同含油量的注入水溶液进行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注入水中不同悬浮物粒径、悬浮物含量及含油量对岩心的伤害规律、伤害范围及伤害机理;进行岩心酸化解堵效果评价实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经上述实验,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注入水中悬浮物含量112.6mg/L,悬浮物粒径10.48μm,含油量87.35mg/L,参照水质分析行业标准,均不达标。(2)随着注水量的增加,注入水中悬浮物粒径、悬浮物含量、含油量越大,注入压力越大,对岩心的伤害率越大,伤害程度也越大,且总体来说注入水对岩心的伤害主要集中在距注入井0~2/5区域以内,其次为2/5~4/5区域处,随着注入水悬浮物含量、含油量增加,伤害范围增加。(3)通过粒径0.77μm、1.16μm注入水对岩心伤害前后压汞参数对比,在距注入井0~2/5区域内主要由较大的悬浮物颗粒在大孔隙处堵塞造成伤害;在距注入井2/5~4/5区域内主要由注入水中微小颗粒在小孔隙内沉积造成伤害;在距注入井4/5~5/5区域内的伤害由少量微小颗粒在大孔隙处沉积造成的。(4)注入水中含有C、O、Fe、Na、Mg、Sr、Al、Si、Cl、Ca等多种元素且碳酸钙含量占比很大;经盐酸和土酸酸化后,岩心渗透率得到较好的恢复,含油注入水加入表面活性剂酸化后,酸化效果更好。本论文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明确了注入水对地层的伤害程度、伤害范围、伤害机理以及对伤害后解堵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油田注水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火山岩气藏作为一个新的勘探开发领域,其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与常规砂岩气藏相比,火山岩气藏储层具有较为复杂的储渗模式,发育孔、洞、缝多重介质,从而决定了火山岩储层的储层物性差、渗流机理复杂开发难度大,仅采用垂直井的开采方式,储层的有效动用程度低。近年来,水平井开采技术在气藏开发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但是水平井开发气田通常存在气藏出水和气井产水的问题。火山岩气藏普遍发育底水且气水关系复杂
凝析油气藏是在一定储层、烃类组成、温度、压力等地质环境下形成的介于油藏和纯气藏之间的特殊油气藏。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凝析油气藏M区块。其开发到中后期,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会产生储层反凝析污染现象、地层能量不足、开发效果差、凝析油气采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M区块提高凝析油气采收率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利用油藏工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开展对于M区块提高凝析油气采收率方法的相关研究。首
颗粒沉降现象在石油工业、采矿业和生态工业等不同的领域中广泛存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石油工程领域中存在许多复杂的颗粒沉降现象,例如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油、水、岩屑、砂粒等多相流动、油气管道运输中颗粒的悬浮流动、污水处理厂沉淀池中的颗粒沉淀等,因此有必要对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行为规律展开深入的研究,为颗粒沉降理论规律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双颗粒在圆管中并列沉降的运动特性以及
学位
学位
大庆油田经过多年的水驱或聚驱开发,非均质性更加严重且范围不断扩大,注采井间出现了优势渗流通道。针对聚合物驱后储层的物性和流体渗流特征,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自主研发了深部液流转向剂——PPG/聚合物体系,采用深部调剖技术驱油。而PPG/聚合物驱作为聚驱后潜力巨大的四次采油技术,是高浓聚合物携带PPG,组成固液结合的体系,既保留了颗粒的特性又有增粘的作用,能运移至油层深处,起到深部调剖作用,进而解决低效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