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1糖肽肿瘤疫苗及其递送系统的设计、合成及免疫评价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5249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肿瘤疫苗是利用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合成结构明确的肿瘤相关抗原片段,再将其与不同的免疫刺激物进行共价结合制备而成。合成疫苗结构明确、制备简单、容易调控、安全无毒且一般不需要外加免疫佐剂。所以合成肿瘤疫苗的开发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Ⅰ型粘蛋白(MUC1)在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并且会出现异常的糖基化现象,是一种有效的肿瘤相关抗原,因此被认为是肿瘤疫苗开发的理想靶点。作为肿瘤标志物,肿瘤相关MUC1抗原正在被开发成肿瘤疫苗用于试验研究。但是由于MUC1抗原属于自身抗原,免疫原性低;并且其表面的肿瘤相关糖抗原代谢稳定性差,容易被体内糖苷酶水解,导致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度降低,因而无法产生强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些难题一直限制着MUC1肿瘤疫苗的发展。通过将MUC1抗原与载体蛋白结合、连接T辅助细胞表位肽、结合不同的免疫刺激物或者将天然抗原进行非天然修饰等方式都能够不同程度的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但是真正能够打破抗原免疫耐受,应用于肿瘤治疗的MUC1疫苗还未被开发。针对该科学问题,本论文选择MUC1糖肽中最具免疫原性的结构域-PDTRP为研究对象,其中的糖基化位点苏氨酸(Thr)用肿瘤相关糖抗原Tn或6F-Tn抗原修饰。然后将其与i NKT细胞的配体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actosylceramide,α-GalCer)共价连接,构建了一种结构明确的两组分、自佐剂全合成肿瘤疫苗。最后将疫苗制备成纳米脂质体剂型进行递送,评价疫苗的免疫活性。该疫苗的设计通过对天然抗原进行氟原子取代、引入自佐剂α-GalCer、利用纳米脂质体递送系统等方法,旨在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提高抗原呈递效率,从而激发机体强烈的免疫应答。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肿瘤相关糖抗原Tn、TF及其氟代衍生物的合成。化学法合成了Tn-Thr砌块;通过微波辅助技术高效的引入氟原子,合成了6F-Tn-Thr砌块。通过宿主大肠杆菌高表达量的获得了两种用于TF抗原合成的酶:Gal K和Bi Gal Hex NAc P。构建了“一釜双酶”法TF-Thr砌块的合成体系,利用该方法分别以84%和76%的高收率,合成了TF-Thr以及6F-TF-Thr抗原砌块。第二,佐剂α-GalCer及其氨基衍生物6NH2-α-GalCer的合成。设计了多种用于α-GalCer合成反应路线,通过优化反应路线、筛选反应条件提高了反应效率,得到了更高产率的α构型产物。为了将佐剂α-GalCer与MUC1抗原以共价结合的方式连接,设计在α-GalCer的糖环6位引入氨基,并通过正交保护基策略高效地合成了6NH2-α-GalCer砌块。第三,MUC1糖肽肿瘤疫苗及其脂质体递送系统的制备。通过多肽固相合成的方法合成PDT(α-Tn)RP糖肽抗原,将其与疫苗佐剂6NH2-α-GalCer进行共价连接后得到两组份疫苗候选物。基于糖肽脂疫苗的两亲性结构,用薄膜分散法将疫苗候选物制备成纳米脂质体疫苗。药剂学评价显示,天然MCU1和氟代MUC1脂质体疫苗粒径分别为108.3 nm和105.0 nm,粒径分布均匀。并且由于氟原子的引入,极大的增加了脂质体表面的电负性。第四,MUC1糖肽肿瘤疫苗的免疫活性评价。本论文以Balb/C小鼠为免疫对象。用ELISA法测定免疫后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抗体分型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其中,氟代脂质体疫苗显示出了最高的Ig G抗体滴度水平(22400),其Ig G抗体分型主要为Ig G1、Ig G2a、Ig G2b等。比较各疫苗组的Ig G2a和Ig G1的比值,发现氟代脂质体疫苗更容易促使Th1型免疫应答的发生。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分泌,证明了疫苗同时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发生。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抗体血清对肿瘤细胞MCF-7的结合能力,证明氟代疫苗能够对天然MUC1抗原产生交叉识别,并进行强有力的结合。通过MTT法测定抗体血清的细胞毒性,证明抗体血清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产生细胞毒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综上所述,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MUC1糖肽抗原的自佐剂全合成肿瘤疫苗,并通过纳米脂质体形式递送到小鼠体内进行免疫。初步免疫结果显示出氟代MUC1纳米脂质体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通过对天然抗原进行衍生、引入内源性佐剂、使用纳米脂质体递送系统等方式,能够从不同方面改变疫苗的理化性质、增强疫苗免疫原性,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些研究策略对合成肿瘤疫苗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是甘蔗种植大国,甘蔗加工过程中副产的甘蔗渣形成量巨大,且尚未形成有效的处理或再利用途径。以甘蔗渣为原料经酶法水解释放其中的单糖用作发酵产业的碳源供给原料,是甘蔗渣实现资源再利用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有助于提升甘蔗综合加工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育具备直接水解利用甘蔗渣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或材料单体新菌种,将有助于甘蔗渣水解释放单糖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规模化应用。为此,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的
学位
滨海地区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石油烃污染问题。滨海含水介质胶体含量高,为了揭示胶体对石油烃迁移转化的影响及效应,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胶体浓度、离子强度、pH作用下胶体与石油烃共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胶体浓度和石油烃的共迁移过程中,胶体对石油烃的迁移转化起到阻滞作用,不同胶体浓度对石油烃迁移的影响不同。在胶体浓度为0-110 mg/L中,胶体对石油烃吸附呈现波动变化;胶
学位
水体中砷污染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微藻除砷成为砷污染水体的净化方法之一。然而微藻吸附和转化重金属的能力会使得微藻产品的砷浓度超标,这对经济微藻规模化养殖产业是不利的。如何降低微藻产品的砷含量是经济微藻规模化养殖行业的难题。近年来利用硫酸盐还原菌除砷成为研究的热点。盐藻高盐的生长环境使得利用普通的硫酸盐还原菌除砷难以实现,因此本研究从日晒盐田结晶池中分离耐盐硫酸盐还原菌,分析固定化硫酸盐还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已成为当前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其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得到性能优异的质子交换膜材料,可以从质子导体的选择和膜材料改性两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中合成了两个羧酸类有机配体,1,4-[3,5-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酰胺(H4L~1)和1,3-[3,5-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酰胺(H4L~2),在此基础上制备了3种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4种金属有机凝胶(MOGs
学位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由有机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结构的多孔有机材料。COFs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结晶性高、孔结构可调以及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与吸附、催化、光电光伏、能量储存以及荧光传感等领域。选择不同刚性结构功能单体可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不同拓扑结构COFs框架。COFs规整孔结构使目标分子更容易进入孔道与作用位点相互作用,不同尺寸和功能性孔使
学位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由有机单元连接金属离子或簇构筑而成的杂化晶态多孔材料。MOFs的网络结构有序多变性,材料的形态、比表面积和孔隙等可调节制备,还可以和其他材料单元复合制备,获得其他单元性能修饰的多孔材料等优点,在材料领域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从而引起许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尤其应用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单一MOFs及其复合功能材料的制备研究仍是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旨在制备结构稳定性好,催化降解
学位
喷雾干燥是乳粉生产中能耗最大的过程。在倡导“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研究乳粉喷雾干燥设备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并以保证乳粉品质和成本可控为前提改进乳粉喷雾干燥设备的环境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研究均未从设备整体观的角度探究乳粉生产设备的环境可持续性,也未综合考虑其在多种环境影响类别的表现,更未见设备环境性能的优化对其经济性能和产品品质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以特定产能的乳粉喷雾干燥系统
学位
智能汽车作为解决交通安全、节能和环保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感知系统作为智能汽车获取外界信息的起点,它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信息,为智能汽车的决策系统提供信息。激光雷达相较其他车载传感器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智能汽车中。本文选用Velodyne公司开发的VLP-16激光雷达作为采集设备,实现高速公路场景下三维点云的障碍物识别,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搭建了智能汽
学位
本论文针对我国碳酸盐型卤水资源开发利用、富锂卤水高效沉锂,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以下体系:五元体系(Li+,Na+//Cl-,SO42-,CO32-–H2O)、四元子体系(Li+,Na+//Cl-,SO42-–H2O)、(Li+,Na+//Cl-,CO32-–H2O)、(Li Cl+Li2SO4+Li2CO3+H2O)和三元子体系(Li2SO4+Li2CO3+H2O)的相图与相平衡研究。基于其溶解
学位
Bt基因是目前研究及应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其整合和表达使受体植物获得抗虫性的同时,还可能带来一些非预期效应,如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等。为了探索Bt基因影响受体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获得生长不受影响且抗虫性高、抗虫谱广的转双Bt基因杨树,并解析Bt毒素对靶标昆虫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转单Bt基因、二次转化获得的转双Bt基因741杨及未转基因对照盆栽苗作为研究对象,对各株系的生长生理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不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