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的四川盆地PM2.5浓度时空变化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x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M2.5是悬浮在地球大气环境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um以下的细颗粒物质,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粉尘、汽车尾气排放等。PM2.5的具有极大的危害,因为PM2.5表面往往附着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加上PM2.5十分微小,这些毒害物能随着PM2.5进入人体的支气管、肺泡和血液里,直接沉积,并且大部分都无法被排解和代谢,长期聚集下去会对人体器官和身体系统造成严重破坏,轻则导致呼吸道疾病,重则患癌。PM2.5污染已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和居民幸福感,影响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鉴于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我国政府从2012年开始出台各项方针和政策来解决大气环境中PM2.5污染问题,例如把环境问题纳入政府成绩考核、关停老旧的产能、加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等。当前PM2.5的监测主要依靠地面监测站点来实现,这种方法精准度很高,数据详实,然而因为成本的压力,一旦涉及到大范围区域的监测就显得无能为力,而通过遥感技术来监测PM2.5的方法可以很好弥补这个缺陷。本文以四面环山、地形闭塞的四川盆地为研究区域,以MOD/MYD04_3K数据和其它系列辅助数据为基础反演获得了四川盆地的2016年3月-2019年2月PM2.5浓度均值分布图(季节尺度、年尺度),并据此分析了PM2.5浓度主要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获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整理地面监测站点的PM2.5浓度逐小时均值数据,基于时序法进行不同时间尺度(日内24小时均值、日均、月均、季均)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盆地日内24小时PM2.5浓度的峰值集中在晚上10-12点之间,次高峰在中午11点前后,下午6点左右降至低点,整体呈不规则的“W”形状。2016-2018年,四川盆地的PM2.5浓度日均值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日均浓度曲线显示PM2.5浓度日均值在15-170ug/m~3范围内剧烈波动,波峰、波谷交替出现,波峰出现在年初和年尾,波谷出现在年中靠后的时间。四川盆PM2.5浓度月平均值波动较大,每年12月和1月盆地的PM2.5浓度值较高,7月和8月的盆地PM2.5浓度值较低。四川盆地的PM2.5浓度季节均值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依次降低的规律。(2)基于MOD/MYD04_3K产品数据提取了四川盆地的AOD季节平均值,并对AOD值进行了垂直订正和湿度订正,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订正前AOD-PM2.5浓度的相关性为0.5533,订正后AOD-PM2.5浓度的相关性为0.5861,相关性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说明订正处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3)依靠订正后的AOD和其它变量因子(压强、气温、降雨、风速、人口密度、植被指数、DEM)建立了估算PM2.5全时间尺度和季节尺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数据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使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来评价模型精度。结果显示: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冬季模型精度最高,夏季模型的精度较低;在随机森林模型中,春季模型精度最高,冬季模型的精度较低,且整体上随机森林模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4)使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四川盆地PM2.5浓度,绘制相关栅格图,并进行空间分析和时间变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盆地PM2.5浓度整体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在整个盆地范围内,由盆周边缘到盆地中间位置,PM2.5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规律;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发现盆地内的PM2.5浓度在空间上呈现高聚集分布;在整个盆地范围内,成都及其周边区域和自贡-内江及其周边区域的PM2.5浓度明显偏高;四川盆地PM2.5年平均浓度变化值的空间分布在地理格局上表现出盆地西部以成都为首的核心城市群下降明显,其它各地升降不一,变化不明显情况。在时间序列上,四川盆地内的PM2.5浓度值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季节性特征明显,冬季较高、春季次之、秋季第三、夏季最低。
其他文献
青海省湟中县地处我国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同时该区还是青海省东北部高人口密度的地区,经济条件发达,工程分布密集,以上因素导致湟水河谷频繁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结合滑坡灾害的地质背景等来预测滑坡的发生,以此评价结果作为人类生产生活规避地质灾害威胁的有力工具,同时,陆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的持续建设极速提升了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细致性。本文利用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对基于
学位
植被碳利用率(CUE)定义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比值,代表着植被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CUE越高说明植被的固碳能力越强,CUE越低则表明植被的固碳能力越弱。川西高原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地。川西高原植被碳利用效率不仅决定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发展,对整个四川盆地以及长江流域的生态
学位
南充市处在“争创四川省副中心,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次极核”的关键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热岛效应逐渐凸显。目前大部分研究仅限于定量分析绿地降温效能,而缺乏在城市降温供需关系上绿地优化布局的探索。研究绿地系统与热岛效应的关系,有助于深刻认识城市绿地的本质内涵,对城市总体规划中合理布局城市绿地、保持城市绿地与其它用地的有机耦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充市第二绕城高速规划范围内的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
学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多地出现炎热和干旱的极端天气,异常的气候变化导致森林火灾频发,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而大量事实表明,这些年的气候变化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现代工业化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氟,使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开展森林火灾分析和预测研究,最大程度地减少林火带来的损失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多样
学位
高寒草地作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气候、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监测,能够分析其变化规律与趋势,为高寒草地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色尼区(那曲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处藏北高原,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本文选取色尼区的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PROSAIL模型、MODIS波谱响应函数、BP神经网
学位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区域生态环境会严重影响区域生存、生产和发展,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全面掌握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以及发展趋势,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随着RS和GIS技术的飞速发展,因其具有探测范围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数据的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到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与评价中,成为生态环
学位
都江堰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四川省比较少有的调节型水库,具有发电、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同时承担着成都地区综合供水和防洪任务,对保障成都地区的粮食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8年6月30日以来,成都市境内多次受到强降雨影响,导致全市范围内多地出现洪涝灾害现象,各湖泊和水库水量变化十分明显。在此背景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水体提取方法对紫坪铺水库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库容量变化,显得十分重要。传
学位
厦门市位于闽东南沿海,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对于福建经济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近年来,厦门市土地利用发生了深刻、迅速的变化,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分析厦门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于促进厦门市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的合理配置与布局可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福建省厦门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0、2015、2019年的四期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采
学位
冰雪与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安全和水资源保护有着密切关系,冰雪制图逐渐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观测多云多雾的高寒山区时不受天气和光线的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冰雪制图应用中有着特殊的优势。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 SAR)不仅具备普
学位
青藏高原北部作为世界上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剧烈变化、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导致草地不断退化并引起生态变化,其中青藏高原北部的高原草原荒漠化较为严重。一旦藏北高原的生态变化被破坏,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因此,对草原荒漠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当草原变得荒凉后,砾石就会聚集起来,通过研究砾石的大小,我们可以研究土地的荒漠化情况。由于不同粒径砾石的光谱对比度较低,环境对砾石的光谱曲线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