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燃火焰中柴油机碳烟颗粒破碎行为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cj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始终伴随着碳烟破碎过程,因而开展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由于柴油机的燃烧情况极其复杂,很难针对单一因素对碳烟破碎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选择易于控制的McKenna预混火焰燃烧器作为实验平台,在甲烷和氧气中添加不同热扩散速率的惰性气体氦气和氩气,实现两种工况稀燃火焰的温度差异。此外,柴油机碳烟通过气溶胶发生器离散到无碳烟生成的稀燃预混火焰中,从而将碳烟的生成和氧化分离开,进而研究氧化诱导引起的碳烟破碎行为。利用热泳取样和毛细管取样系统采集碳烟样品,结合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径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研究稀燃火焰中柴油机碳烟的破碎行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在氦气和氩气两种稀燃火焰中,随火焰高度的增加碳烟颗粒数浓度随粒径的变化规律为:单峰分布→双峰分布→双峰消失,核态颗粒数浓度的峰值粒径在6.98nm~16.5nm之间。在氦气和氩气稀燃火焰中,火焰高度分别为4mm和6mm时核态颗粒数浓度上升,说明在此火焰高度处碳烟发生破碎。随火焰高度的继续增加,核态颗粒数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火焰高度为14 mm处达到峰值。火焰温度降低导致在较早的时间内发生碳烟破碎,且破碎持续时间较长,破碎产生的核态颗粒数浓度更高。此现象说明较低火焰温度可以促进碳烟的破碎。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建立了氧气向碳烟基本粒子内部扩散路径的计算方法,旨在分析内部氧化对碳烟破碎的影响。随着火焰高度的增加,评价内部氧化倾向性的有效因子呈现增大的趋势,氧气更容易扩散到碳烟基本粒子的内部,导致其破碎的可能性增加。破碎后碳烟微晶长度减小,层间距和微晶曲率增大,石墨化程度降低,碳烟颗粒由更无序的微晶片层组成。此外,碳烟表观活化能减小,氧化活性增加,利于碳烟的氧化消除。
其他文献
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性能提升迫切要求开发高效传热机构以将热量从器件传递到散热器。脉动或振荡热管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在热源和冷源之间以很小的温差传递大量的热量而无需任何外部能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理解脉动热管的运行特征,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也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目标。为解决实验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壁厚三维脉动热管物理模型。采取数值模拟的方式对不同
柴油机颗粒物排放与缸内碳烟的氧化过程密切相关,而缸内碳烟颗粒物的内部氧化是碳烟氧化过程的重要组成。因此,开展碳烟内部氧化过程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全气缸取样系统获得不同进气条件下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中的碳烟颗粒,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径谱仪、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分别测量分析碳烟样品的基本粒子粒径分布、纳观结构以及氧化活性,并将缸内燃烧的数值模拟与上述参数结合,以评价碳烟颗粒物内部氧化的倾向性。此
发动机采用二冲程工作方式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简单的优点。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以液压油作为能量输出介质,在循环过程中难以利用液压能下行回位,因此二冲程工作方式是一种适用于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工作方式。然而,对于二冲程发动机来说,长久以来面临的燃油消耗较大问题仍是限制二冲程发动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仿真和试验手段,研究了基于二冲程自由活塞发动机从采用气道喷射到半直喷喷射方式的混合气生成状况和发动机运
机动车等移动源的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是目前最有效的颗粒物减排后处理技术手段。柴油机微粒捕集器的传统陶瓷基壁流式滤芯应用广泛,但具有受冲击容易损坏破碎,加工困难,在高温热冲击下容易开裂等缺点。而金属泡沫拥有孔隙率高、渗透性好、比表面积较大、耐高温、易加工、抗冲击性能良好等优点,可降低排气背压,提高燃油经济性。然而,颗粒物在金属泡沫中的沉积特性及捕集效率等特点尚未得
目前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内燃机作为石油最重要的消耗源之一,其能耗的降低对缓解能源危机与改善环境污染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表明,内燃机工作时的有效功率输出不到燃料燃烧产生总热能的一半,大量的能量通过排气和缸套水以余热的形式散失而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针对排气和缸套水进行余热回收对提升内燃机能效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余热回收技术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由于具有效率高、稳定性好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被认为是一
在燃油车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燃烧系统优化成为改善汽油机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汽油机燃油经济性与排放特性,同时完善仿真评价燃烧系统的研究过程,本文以一款TGDI汽油机燃烧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进气道结构、喷油参数匹配对燃烧系统的影响进行了CFD仿真研究;选取发动机额定工况点与车辆常用工况点(2000 r/min@0.2 MPa),就活塞形状对燃烧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组合工况的仿真与排放
能源在人类文明社会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使得能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愈加显著。相比传统能源,以太阳能、风能和工业余热为代表的新兴能源具备分布广泛且可持续的特点,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机朗肯循环(ORC)技术是中低温热能利用中的重要技术。以ORC技术为核心的分布式多联供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升整个系统的能源
当今高速发展的经济和生产力对柴油机性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衡量柴油机性能最主要的指标是功率密度,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的命名由此而来。为了解决目前国内高功率密度柴油机迫切发展的需求,需要对其关键技术—高压共轨喷射系统进行研究。其中,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核心是共轨喷油器,而我国共轨喷油器技术较为落后,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一款高轨压、低延迟、大流量的共轨喷油器,以满足当前主流高功率密度柴油机的性能需求
汽油压燃(GCI)燃烧策略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低排放、高效率的燃烧技术。燃料与发动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GCI发动机热点的研究问题。为了抑制爆震现象,发动机通常会选用高辛烷值(RON>90)燃料。但研究表明RON=60~80的低辛烷值燃料更适用于GCI发动机。此外,由于GCI燃烧模式属于一种低温燃烧,会存在明显的焰前放热现象,这个现象对燃烧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了四种不同敏感度的低辛烷值燃料,
小型强化技术在提高汽油机整体性能的同时,也对其各个零部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为导致发动机爆震趋势的增加,严重的爆震会影响发动机正常燃烧,高频冲击波甚至可能破坏发动机结构,降低发动机使用寿命。但轻微爆震则会使气缸内混合气接近等容燃烧的理想工况,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因此,精确识别发动机爆震工况并准确评价爆震强度,有利于优化发动机燃烧,减少爆震造成的危害,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